
2016年5月15日,在中国嘉德春拍中最受瞩目的拍品《局事帖》被放上拍卖台,最终以2.07亿元成交,全帖共124字,称得上是一字千金。
区区几百字的《局事帖》竟能拍出如此高价,一个字高达一百六七十万,他的作者是谁呢?又是在什么背景下写出来的呢?
曾巩
局事帖
▼
《局事帖》,宋纸本,29cmx39.5cm,曾巩手书。
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他出身儒学世家,祖父、父亲都是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而且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局事帖内容:
局事多暇,动履禔福。去远诲论之益,忽忽三载之久。跧处穷徼,日迷汨于吏职之冗,固岂有乐意耶?去受代之期雖幸密迩,而替人寂然未闻,亦旦夕望望。果能遂逃旷弛,实自贤者之力。夏秋之交,道出府下,因以致谢左右,庶竟万一。余冀顺序珍重,前即召擢。偶便专此上问,不宜。巩再拜。运勾奉议无党乡贤。二十七日。谨启。
《局事帖》是曾巩62岁那年写给同乡故人的一封信,这要从王安石说起。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与父亲皆为北宋名臣,唐宋八大家中有两位和他一生关系重大——一是老师欧阳修,二是好友王安石。
他与王安石年轻时便交好,但为官之后,因政治理念不同,关系日渐尴尬。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得神宗信任,推行新法,曾巩主动要求离京外放任地方官。他未曾料想的是,这一去竟是整整十二年。待到写《局事帖》时,已是满头白发的花甲老人。
这十余年里,回京迟迟无望,曾巩的内心始终被豁达与沉郁两种情绪反复纠缠,此时,他收到一位朋友来信,或是有了希望,《局事帖》便是他写下的回信。
这短短124个字的信中,曾巩将长年外放的苦闷直白道来,读来意味深长。尹光华先生从内容、纸张、传承等各个角度解读了这件作品,在后面的文章中可以细细品读。
写完《局事帖》不久,曾巩终于在赴任沧州知州的路上,等到了神宗的召见,随后返京。但安稳的生活并不太久,三年后他便离世了。
此后900多年的递传中,《局事帖》被多位重要收藏家珍藏,包括何良俊、项元汴、安仪周、王芑孙、曾燠、费念慈、许源来、张珩、张文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