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来到摸鱼集藏! 登录
首页
>
交流论坛
>
邮票集藏交流论坛
>
新邮双年议“多”“少”-摸鱼集藏

新邮双年议“多”“少”-摸鱼集藏

发表人资料
管理员
分享
投诉
评分
留言
发新帖
新邮双年议“多”“少”-摸鱼集藏

时序更替,周而复始。人们习惯于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值此之际,对于我们邮迷来说,很自然地要对过去一年发行的邮票议一议,也会对新一年将要发行的新邮说一说。

就此,笔者有点个人的所思所感,写出来与邮迷朋友作一交流和探讨。“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爱之深,故言之切。有些话可能说的比较尖锐,望请有关方面不要介意,并予以理解。

2018年新邮之“多”

2018年,中国邮政发行纪念和特种题材邮票34套,是编年票开设26年来发行邮票套数最多的一年,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行邮票最高的年份。看着这数量不少的新邮,感觉到有一个“多”,就是老题材多,重复性题材多。其实,有些选题纯属多余,没有发行邮票的必要;有些选题缓一步发行,无关大局;有些选题,改发邮资封片也不是不可以。

1、一连发行4套新春题材邮票,是喜是忧?

1月5日至3月2日,两个月间接连发行了4套邮票,都与春节密切相关。《戊戌年》《拜年》已经够热闹的了,加之本身还有贺年专用邮票,再发行带有“年味”的《中国剪纸》和《元宵节》,感觉有点“变味”。



常言说“油多也坏菜”。一个新春,连发4套相关的邮票,加上《元宵节》发行3天后,又有必须发行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纪念邮票,着实让邮迷朋友,尤其是那些腿脚不灵便的长者,不堪重负疲于奔命,三天两头往集邮网点跑,不得消停地去实寄封片、加盖章戳,是喜是忧?


剪纸题材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曾发行过专题邮票,不属于热门题材,即使要重新发行系列邮票,待一些老系列邮票渐渐收关再推出来,也不迟。像《当代美术作品选》隔了29年才出第二组,《中国古代神话》历时32年才续“前缘”,还有《药用植物》《民族乐器》《成语典故》等发行了两组后,再也没有后来者的动静。那里多个上世纪后期和本世纪初期的老系列邮票还没有“后续”,这边厢又开辟这样那样的新选题,头绪纷繁,真真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


再说《元宵节》邮票,完全可以推迟几年、待《拜年》系列落幕了再推出也无关紧要。2000年发行的《春节》邮票,已包含了正月十五“闹社火”的情景,而像舞龙舞狮已发行过几次邮票,灯彩之类的选题,之前也在元宵节期间发行了三套。现在再专门为《元宵节》出一套邮票,已无多少新内容可供表现。该票设计本身也不尽如人意,画面色调陈旧、黯淡无光,缺乏节日的喜庆气氛,虽然在印制上绞尽脑汁,又是将猜灯谜的元素添加其中,又是让福字、灯笼等图型在紫外灯的照耀下能够发光,可邮票发行后的实际效果和反响并不佳,不能说与春节题材邮票过于密集造成的审美疲劳没有关系。

2、《水果》内容司空见惯,如此发行太“小儿科”

水果人人爱吃,但是《水果》邮票却不受待见。按说,从画面上看,《水果》邮票并不太难看,而且还采用了诸如压凸、香味油墨等特殊工艺印制,但就是难以取悦于人,不被邮迷所喜欢,在市场上一直被视为“垃圾”票,屡屡被抛置于最低下的边缘。就在今年2月14日“情人节”这天,我看到一集邮公众号发布的最新行情,《水果(三)》大版票的折扣幅度达到了58.3%,竟是当年度34套大版中最高的,其折扣幅度甚至超过了2017年最高值。


《水果》邮票如此遭邮迷嫌弃,就其原因,我感觉,主要是水果题材邮票太“小儿科”了,类似于幼儿园孩子阅读的“看图识字”,太不上档次、没什么品位了。照这样做邮票选题、定表现内容,那岂不是萝卜青菜、包子馒头,甚至是锅碗瓢盆都要发行邮票了。

众所周知,邮票选题有一个很重要的属性或是要求,就是珍罕性和认知性,反映和表现出来的事物,必须是极为重要的和比较珍稀的,看了要能够让人获得新知识、新感受。比如,像以前发行的《沙漠植物》《孑遗植物》,还有《高山花卉》邮资片等,便有这样的特质和界定在里头。而现在发行的这3套《水果》邮票,表现的都是司空见惯的“大路货”,苹果、西瓜、香蕉、葡萄,等等一大堆,有几个人不认识、不知晓呢?说实话,看了《水果》邮票,除了已经知道的苹果还是苹果、香蕉就是香蕉外,还能说出其他的什么道道来呢?假如是从热带水果、亚热带水果、温带水果和寒带水果这样的分类来发行水果类题材邮票,可能要比现在这样发行的要有价值和意义。

有邮迷还建议发行《蔬菜》邮票。我也不看好。假使真要发,也必须是有选择、有重点的发,而不是像《水果》邮票这样不分青红皂白,一股脑地简单罗列出来,否则,“国家名片”真是成了无所不包的“大杂烩”了。

3、《古代科学家及其著作》系列的开设,很不科学

2018年度,一套最让人莫名其妙、感到特别不满和无奈的选题,就是《古代科学家及其著作(一)》。这套邮票作为新选题推出,毫无价值,也很不严谨、很不科学。我甚至觉得这给邮票发行制造了麻烦,带来了问题,引起了混乱。


早在1955年,邮政部门就开始推出《中国古代科学家》,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系列邮票,发行的4套邮票中就有3套获最佳邮票奖。但发行节奏严重拖拉,直到2002年才发行4套邮票。不经意间,就是一个甲子过去。眼下当务之急是要把这个有着悠久历史、又为邮迷所关注的老选题延续下去,把一些够条件、够资格,而还没有上邮票的古代科学家赶紧“请出来”,使这个已经历了至少三代邮人的“古老”题材尽快完结,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半路途中横插一杠,突然冒出个《古代科学家及其著作》的“怪胎”来,把已经发行了邮票的李时珍、宋应星又“拉出来”炒现饭。如果说要纪念李时珍诞生500周年,完全可以发行一个封片来解决。以前纪念郭守敬也是这样做的。为了纪念一个人,而特意开辟一个毫无科学意义、弊大于利的新系列,实在是因小失大。

《古代科学家及其著作(一)》的发行,是“狗尾续貂”替代原来的《中国古代科学家》系列,还是重砌炉灶另开张,目前尚不明朗。但不管怎么说,它的开辟搅乱了邮票选题规则,破坏了发行秩序。

事实明摆着。如徐光启著有《农政全书》、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祖冲之有《大明历》、一行有《大衍历》、郭守敬有《授时历》和14种天文历法著作;张衡的天文学、数学的著作兼有,甚至文学也有14卷,特别是他写的天文巨著《灵宪》,被看作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天文学著作之一。如此这般,这些上了邮票的古代科学家,岂不是又要在《古代科学家及其著作》系列中重新露面、再轮一遍?

而那些既没有出邮票,又没有专门著述的科学家呢?很可能就要被打入“冷宫”,挡在方寸世界门外了。如被称为“神医”的华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创造手术外科的专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发明麻醉剂“麻沸散”及发明用针灸医病的先驱者、创始人,他曾把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一部医学著作,名曰《青囊经》,可惜没能流传下来。毕升发明的胶泥活字印刷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记载了毕升的活字印刷术,但他自己却没有什么著述。还有隋代著名桥梁专家李春,建造的赵州桥古今闻名,对后来桥梁的建造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在世界桥梁史上都是一项极其伟大的成就,他也属于和毕升同类型的“工匠”型科学家,没有著作留下来。

按照《古代科学家及其著作》的定位与架构逻辑,像华佗、毕升、李春等对古今人类同样有建树和贡献、影响至今的古代科学家,显然是没有资格和条件在这一系列邮票上占据一席之地了。假如《中国古代科学家》系列又不再发行,那这几位古代大家岂不就失去了在邮票上亮相的机会了吗?

4、没有发行周恩来诞生专题邮票,是一大遗憾

“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周恩来同志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巨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不朽旗帜。”这些评价和话语,说出了人民群众的心里话,给人以极大的鼓舞和感情共鸣。

2018年新邮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发行《周恩来同志诞生120周年》邮票。


笔者几年前就发行周恩来诞生120周年纪念邮票一事提出过建议和设想。然而,没有引起重视。当2018年新邮发行计划一发布,邮友们就议论纷纷,表达自己对周总理的深情缅怀和对发行周恩来诞生120周年纪念邮票的强烈呼唤。

尽管中国邮政以发行《海棠花》邮票作为一种对周恩来的纪念表达,但毕竟没有直接出现周总理的形象和名字,很多不知情者自然不会将两者关联起来。既然像关公、包公、诸葛亮和屈原这样的古代忠臣良相都可以享受两枚邮票加小型张这样的高规格待遇,为什么像周恩来这样为人民服务一辈子直至死而后已的革命家、政治家,世界共认、国内外尊崇的当代伟人,不能享受这样的规格和待遇?

5、五大民族自治区成立纪念逢十必发,应当改进

2018年,同时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纪念邮票也是按部就班地例行公事。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成立纪念,逢十必发,与建党、建国和建军保持了同等规格和节奏,这个问题值得商榷。


记得前年在谈论2017年新邮选题时,我就这个问题提过建议,希望这一题材新邮能够改革创新,不要周而复始地走老路,可以考虑“纪票特发”或者改出邮资封片。然而,邮票发行部门习惯于“穿新鞋走老路”。不管过去了多少年、也不管同一题材发行了几次邮票,内容总还是在那几个方面“舞蹈”,跳不出早已形成的小“圈子”。

题材决定了内容的表现,设计者再高明也难以标新立异。由于选题局限,所以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近些年频繁在邮资票品上露面。一个地方的建筑和场所,竟然像“国字”头的标志一样反复在“国家名片”上出现,感觉有点太“过”了。

作者:危春勇


发布时间2019/03/23 16:57:48
浏览次数2
留言信息
发表人资料
1楼
管理员
分享
引用
留言
发新帖

2019年新邮之“少”

与2018年的情形相反,2019年的新邮发行中,枚数“少”的问题比较突出,当然,也有设计手法上的问题令人不满。

1、建国70周年邮票的套数太少、枚数也少

国庆节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节日。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逢十要大庆,今年邮票发行应该有大动作。此前,邮友们都满心期待届时会有几组(套)重磅纪念邮票出来。从已发行的国庆题材来看,1959年建国10周年,发行了5套19枚;1979年国庆30周年,发行了5套12枚,小型张1枚;1989年国庆40周年,发行了1套4枚、小型张1枚;1999年国庆50周年,发行了1套56枚;2009年国庆60周年,发行了2套8枚,小型张1枚。从上述情况看,除1989年国庆外,其他几个“十年大庆”的国庆节,发行邮票的数量或规模都比较高,而2019年国庆70周年,仅安排发行1套邮票,且只有4枚票和1枚小型张,还是按照常规化的选题配置,让邮迷们大失所望。


犹记得2018年7月,中华全国集邮联还专门就《国庆70周年纪念邮票选题的设计、印制和发行》在《中国集邮报》上展开了课题问卷调查,围绕着是否同意国庆70周年邮票分五组发行、是否赞同再次选择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作图案等七个方面征求意见、收集建议,没想到这一范围较大、影响较深的工作,没有产生实际效果。


对于国庆题材的纪念邮票,邮迷们还就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够看到董希文的经典大作《开国大典》原貌出现在邮票上。1959年10月1日发行的纪71《开国大典》雕刻版邮票,无疑是邮票发行史上的佳作,但毕竟过去了60年,而且因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画面上的人物有所改动,并不是原汁原味的原始版。今年发行国庆70周年纪念邮票,4枚邮票加一小型张的格局,邮迷们的这个愿望恐怕又要落空。

区区4枚邮票,真不知从哪些方面和角度来表现和反映伟大的人民共和国7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也许年前公布的新邮发行计划只是大致的框架,像国庆“逢十大庆”这一特大题材,说不定日后还会作调整或追加。希望是这样!

2、《鄱阳湖》枚数太少无小型张,难显世界名湖之魄

鄱阳湖,我国第一大淡水湖,自然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重点湖泊,对维系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被誉为“系在长江上的明珠”,有“长江之肾”之称。也是中国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仍拥有“一湖清水”,因而成为长江江豚的最佳栖息地,“江豚最后的避难所”。


鄱阳湖不仅是江西的荣耀,也是中国的骄傲。人所共知,鄱阳湖是地球上重要的候鸟迁徙路线上的最大栖息地,每年飞来鄱阳湖越冬的鸟类有300多种、上百万只,是国际公认的“珍禽王国”和“候鸟乐园”。其中,聚集着全球95%以上的濒危白鹤群种,在此构建了蔚为壮观的“中国第二长城”。同时,鄱阳湖还被认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世界六大湿地之一,全球最重要的生态敏感区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网络成员。


发行《鄱阳湖》邮票,是江西人民尤其是广大邮迷由来已久的愿望。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江西集邮界多次为发行《鄱阳湖》特种邮票而奔走呼吁。如今愿望虽然得以实现,却让江西邮迷高兴不起来,因为邮票枚数太少了,还没有小型张,不仅与鄱阳湖在国内湖泊中的地位和国际影响不相称,而且也难以展开地表现其丰富的生态资源、自然景观和文史底蕴。从公布的信息看,《鄱阳湖》邮票内容为“山水洞天”“石钟唱晚”“湿地奇观”。这仅是浩翰的鄱湖名珠上的几个点,如何能体现并反映出大鄱湖的重要特征和关键风物,是不是有点“盲人摸象”的意味?

不论是就江西本身讲,还是放在全国范围看,《鄱阳湖》都是一个重大题材。太湖是全国第三大淡水湖,1995年7月20日发行的《太湖》邮票,都是5枚套票加小型张的规模。江西鹰潭的龙虎山,不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及鄱阳湖,甚至连其一个角也不到,2013年发行的《龙虎山》邮票,竟也有3枚邮票和小型张一枚。鄱阳湖好不容易“熬”到现在可以发行邮票了,却仅仅只有3枚邮票,如此“大题小作”,这叫江西的邮迷、江西的父老乡亲情何以堪?

3、《五四运动一百年周年》采用“票中票”,能表现什么?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今年的《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官方介绍说,设计拟采用票中票的形式,使用曾经发过的五四运动纪念邮票进行设计。

有关“五四”运动的纪念邮票,我国曾经发行了3套,分别是1959年的纪62《五四运动四十周年》,第1枚是“向科学技术进军”,第2枚是“工、农、商、学、兵”。两幅描绘的五四运动场景,分别出现在邮票背景上,历史与现实融合的比较好。1979年的J37《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也是两枚,第1枚为“‘五四’运动浮雕”,选用著名雕塑家滑田友先生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基身创作的“五四”运动浮雕;第2枚为“新长征”,主图是一位青年学生,背景是四个现代化的标志,象征着青年学生学习“五四”精神,为实现四化而努力学习。1989年发行的J158《“五四”运动七十周年》邮票1枚,画面图案仍然选用滑田友先生的“五四运动”浮雕,只不过设计者将浮雕的画卷右下角向上翻卷了一下。1999年发行JP77的《五四运动八十周年》邮资片,片图又采用了这幅浮雕。滑先生创作的“五四运动”浮雕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但翻来覆去地运用,已经用“滥”了,出现在邮票上毫无特色和新意。然而,时隔10年发行的1999-20J《世纪交替 千年更始–20世纪回顾》纪念邮票,第2枚“五四运动”,选用的又是J158邮票。


重大历史事件邮票采取“票中票”的方式表现,是一种偷工减料、极不负责任的做法;墨守成规,重复并照搬以往,畏手畏脚,不求创新突破,是不敢负责、缺乏担当的表现。特别是1999-20J《世纪交替 千年更始–20世纪回顾》这样百年一遇的世纪题材,广大邮人寄予厚望希望能出新出彩,没想到竟然是这样“憋足”的表现手法,不伦不类,硬生生地将这套“百年等一回”的重大题材给糟蹋了,将本应是“20世纪重大历史事件回顾”,颠覆成了“新中国邮票上的重大历史题材回顾”。当时即有邮迷质问,这到底是为纪念20世纪重大的历史事件发行的邮票,还是为纪念这些纪念邮票而发行的邮票。时间虽已过去20年,但只要一看到或提到1999-20J这套邮票,仍给人以无尽的遗憾和莫大的惋惜。


同样,今年发行《五四运动一百周年》邮票,如果再次采取“票中票”的方式进行设计,那么不禁要问,是选取1959年发行的纪62邮票,还是选取1979年发行的J37邮票,或是再次重复1999-20J《世纪交替 千年更始–20世纪回顾》中的“五四运动”一枚为画面呢?

选用数十年前纪念五四运动的老邮票,来设计最新的一套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邮票,其画面和图案,怎么做到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融合,能够有力地反映已经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当代中国青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踏上新征程,奋发新作为的精神面貌和时代风采吗?在此,诚恳希望邮票发行部门能够审时度势,不要重蹈1999-20J邮票设计的覆辙,避免再犯敷衍历史、愧对现实,让邮迷不能饶恕的错误。

4、《中国古镇》《儿童游戏》初露锋芒,就日渐式微


《中国古镇》《儿童游戏》是两套开启时间不太长的新系列,受欢迎的程度还比较高,然而让人看不明白的是,这两个算是有点人气指数的系列邮票,推出后似乎运气不佳,阵容和声势日渐式微。


《儿童游戏》这个选题,少长皆宜,大人小孩都喜欢。第一组有6枚,今年发行第二组,却降至4枚。而《中国古镇》,发行后一直呈现递减的趋势。2013年发行第一组是8枚,2016年发行第二组是6枚,到了今年发行第三组,竟然减到了4枚。


说起来,《中国古镇》是一个很庞大的选题。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2018年12月25日联合召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估总结大会上披露,截至目前,国务院已公布13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已公布52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即时公布的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也有271个。如果按照《中国古镇》现在这个发行节奏和频率,这些名镇名村的邮票,要到哪年哪月才能画上句号?


结语:

综上所述,邮票志号和发行枚数,是一种有限的“稀缺资源”。尽管现在每年发行的邮票套数和枚数,或多或少会突破原定计划,但终归还是处于严格控制的状态之中。

屡屡发行一些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题材,要不就是画面图案老一套,“黔驴技穷”,给人一种邮票的选题和内容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仿佛已枯竭了的感觉。事实远非如此,对于我们中国邮政来说,等着发行邮票,可以上邮票的题材,还有很多、很多,几乎可以信手拈来。比如,我国十大最珍稀濒危鸟类中,就有大鸨和中华秋沙鸭还没有发行邮票;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已经20多年了,仍未见在邮票上露脸的动静。此外,像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是大套系列邮票的题材,远不是一套票就能了结的。

邮票选题(包括枚数)的遴选与确定,一定要严格选择、慎重把握、科学论证,特别是反映一些事物的选题,应当是珍罕性、认知性与科普性的统一。应当面向社会,开门选题,注意倾听各界特别是广大集邮爱好者的意见和建议。哪些该发,哪些不该发;哪些先发,哪些后发,必须经过缜密考虑,分清轻重缓急,必须是优中选用,重中取重,同时在画面上尽量避免重复雷同以往。好钢用在刀刃上,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能,决不能随心所欲地想当然。

(原文载《集邮博览》总第379期,本次发表略有修改)

(作者系信息日报编委、高级编辑,国家邮政局特邀社会监督员,江西省中共党史学会理事,江西红色文化研究会、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常务理事,南昌市人杰地灵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长期以来,热衷并执着于红色文化、邮政文化、新闻业务的宣传与研究,被誉为“红色”“绿色”“本色”三位一体的“三栖新闻人”。)

来源:集邮本子

发布时间 2019/03/23 17:00:10
共1页1条,到第
将该帖推荐给好友
确认
把我的留言抄送给
的站内信



经营许可证备案号:苏B2-20170460  |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17052759号-1  |  版权所有:南京金网艺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