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柳承美
邮资凭证,是用邮者投寄邮件时缴纳邮政资费的凭证,其形式主要有各种贴用的邮票、封片简上印制的邮资图、带邮政日戳的邮资机符志或签条,以及“邮资已付”戳记等等。20世纪60年代,随着邮政自动化步伐的加快,特别是电脑技术从进入邮政领域到广泛应用,促进了新型自动化邮资凭证的诞生与发展。
自动化邮资凭证,在目前的集邮辞典中尚无此词条,仅有“自动化邮票”、“邮资机符志”等词汇的解释。而在当今自动化集邮爱好者的眼中,所谓自动化邮资凭证,就是由邮票自动售票机、邮资机、电脑制签或打印系统等自动化设备打印、出售的各种邮资凭证,包括邮票、符志、签条或标签等等。这些自动化邮资凭证,有的出售给顾客后可以同传统的邮票一样随时贴用,有的只能在出售日当天使用;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是邮政自动化设备的产物,面值具有多样性,顾客购买和使用方便。本文试对现有的自动化邮资凭证作简要说明。
自动化邮票
在《中国集邮大辞典》中,对自动化邮票的解释是:“又称电子邮票、ATM。根据邮资需要,由自动售票机加盖不同面值出售的邮票。”现在,这种解释已不够准确和全面,因为电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自动化邮票的形式多样化,实际上已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邮票家族”。如今,“自动化邮票”这一词汇的解释应是:“通过自动售邮票机、银行自动提款机、电脑系统或其他邮政自动化设备出售或实时打印出售的邮票。自动化邮票是现代邮资凭证的一种,也具有‘邮票图案’、‘邮政铭记’和‘面值’三要素,售出后可以在其有效期内随时贴用。”按此解释,自动化邮票可分为:
1.电子邮票 又称“可变面值邮票”。目前,各国或地区对其的称呼还未统一,如德国是ATM邮票、新加坡是FRAMA(华语称“花码”)、美国是COMPUTER VENDED STAMP(计算机出售的邮票),有的则称为POSTAGE LABEL(邮资签条)等;我国则习惯地称之为“电子邮票”。电子邮票是通过自动售邮票机出售,并在出售过程中按用户选择实时打印面值(有的还打印国名)的邮票。1969年,法国最早发行了电子邮票,至今约有60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使用过电子邮票。自动售邮票机可设于邮局内,但更多的是设置在人流较多的地铁车站、商业中心、居住小区或繁华街道,设备24小时全天候运行,十分方便,并大幅降低了邮政的人工成本。由于自动售邮票机型别的不同,电子邮票的形状或尺寸有所不同,加上邮票图案设计的不断改进,使电子邮票日益精美。目前,德国(图1)、西班牙(图2)、新加坡(图3)等国和地区使用电子邮票较为普遍,如300多万人口的新加坡,就设有自动售邮票机多达150台。我国也于1999年12月30日在北京西客站自助邮局设置1台德国产的自动售邮票机,发行了“自1”电子邮票(图4)。虽然该机在2001年7月初停用,但说明我国发行和使用电子邮票也已起步,并出现了“蓝电子”珍品(图5)。我国的香港则早在1986年就开始发行电子邮票,而在1987年更率先推出生肖图案的电子邮票(图6),并延续12年,形成世界上第一组12生肖图案的电子邮票。我国的澳门(图7)和台湾省也分别在1993、1995年发行了电子邮票,且人口只有数十万的澳门就设有自动售邮票机达35台,按人均台数位居全球之冠。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电子邮票的出现与发展,促进了自动化集邮的兴起与扩展。2000年,德国米歇尔公司出版了专门的《电子邮票目录》,收录有全球各国与地区的电子邮票,其第1、2版为黑白附图,为电子邮票爱好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ATM邮票 是专指通过某一银行的某些ATM自动提款机出售的邮票。用户只能用银行信用卡或提款卡在自动提款机上购买,而邮局则不发售。目前只有极少数国家和地区发行过这种邮票。ATM邮票的特点是按整版邮票出售的,其尺寸与发行国(或地区)的某种面值的纸币相同,且要求极为严格,不仅整版邮票的长、宽尺寸要与纸币一致,而且厚度也必须完全相同。邮票同样印有铭记、面值,但往往是无齿孔的,背面有不干胶。在亚洲,新加坡于1993年11月发行以“棕榈树”为图案(图8)的第1种ATM邮票;1998年4月又发行以“恐龙”为图案(图9)的第2种ATM邮票。这2种ATM邮票均与该国50元纸币的尺寸相同,每版各有15枚邮票,均通过该国华侨银行的某些自动提款机出售。台湾省也在1995年5月发行“状元红”、“汉宫春”2种牡丹图案的ATM邮票。


图8 图9


图11

图12
“邮资已付”邮戳由来已久,最初是手工盖戳,后来出现机械加盖,最后被自动化、高效率的电动盖戳机所取代。这种电动加盖的“邮资已付”戳记是一种自动化邮资凭证,直接加盖在邮件上,邮政部门将其称之为第二代的邮资凭证,主要用于大宗邮件的处理。我国也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使用过这种邮资凭证(图13),直到2003年4月起才停用;我国的台湾、澳门、香港(图14)则仍在应用。采用这种自动化邮资凭证的特点是所需设备十分简单、工作可靠、成本低廉,便于处理厚度较小、重量单一的大宗邮件。所以,至今许多国家和地区仍在继续广泛使用这种戳记,且形式、种类很多,如新加坡的(图15)、法国的(图16)、津巴布韦的(图17)……。
同时,电动的机盖“邮资已付”戳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电脑处理后打印出的“邮资已付”戳记。只是我国的这种戳记一般用于包裹清单上(图18)。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邮资机符志是机盖“邮资已付”戳记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被列为第三代邮资凭证。邮资机除了可以计费、过戳打印出邮资凭证外,还具有计件、记帐、结算等邮政业务管理功能。而且在遇到厚度大或形状特殊的邮件时,可以打印出邮资机签条,作为邮资凭证贴在邮件上。所以,邮资机既可处理大宗邮件,又可在邮政业务窗口收寄各种邮件。所以邮资机符志或签条显然也是一种自动化邮资凭证了。我国邮政使用的邮资机符志图案一般由左、右两部分组成(图19),右侧为长方形,分为上、中、下三格,分别有中国邮政铭记、邮资金额和“邮资已付”文字(现为邮资机序列号)等,左侧是圆形的邮政日戳。由于邮资机型别的不同,邮资机符志图案的尺寸也有区别。而近年从美国必能宝公司引进的邮资机,其邮资机符志左、右两部分之间还有多行数字(图20)形成的“密码”;从法国Neopost公司引进的邮资机打印的符志也有一行“流水号”(图21)。


图19 图20

图21
邮资机型别、符志图案的多样性,使用国或地区、城市、邮局的不同,以及邮资机签条底纸的经常变换,使邮资机符志和签条这类自动化邮资凭证品种繁多,早被集邮者关注和收藏,而且发展成为自动化集邮的一项重要内容。
邮资标签
近年来,邮政部门一直利用电脑技术提高大宗邮件的处理效率,强化此种邮政业务的监管工作。为此,许多国家不断开发自动化程度更高、功能更好的大宗邮件处理系统。1998年,北京邮政管理局开发了“大宗邮件称重制签收寄系统”,经试用后,于1999年7月在北京各邮局正式启用。该系统收寄邮件时,经电脑处理由制签机打印出邮资标签(图22)。这种标签上不仅有邮政日戳和邮资金额,而且还有标签“唯一码”(包含制签机代码、日期、邮资等内容),以及邮件种类、重量等信息,以便进行记帐、结算等业务管理,防止多寄少入帐、收寄违规打折等“跑、冒、滴、漏”现象。
这种新型邮资标签在外国也已陆续出现,仅标签图案、尺寸以及表达的项目有所不同,如泰国的(图23)、捷克的(图24)、澳大利亚的(图25)……显然,它们都是自动化邮资凭证,并被列为第四代邮资凭证。


图22 图23


图24 图25

图26

图27
(编辑:逍遥)
本文转自自动化集邮研究会:http://www.atm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