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

世界电子邮票“四珍”传奇
电子邮票又称自动化邮票,是由自动售票机打印出的邮票,具备国际邮联定义的预付邮资、邮资图、国家或地区铭记三大邮票属性。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各国或地区为适应自动化技术,将其应用于邮政领域,于是产生了这一邮票大家族中的新的门类。
中国邮政亦曾于1999.12.30—2001.7.3期间,在北京西客站邮局试点发行了中国第一种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种电子邮票,《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编号为“自1”。
中国第一套自动化邮票—自1
由于电子邮票在中国出现的较晚,曾有一段时间对其身份存在很大的争议,有相当一部分集邮人士将其视为邮资标签。直到2001年,中国最权威的人民日报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将其列入邮票目录,这一争论才告终止。
截止目前,全世界共有63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了电子邮票,迄今共发行了1100多种电子邮票。在这些已发行的电子邮票中,除各种变体和样票等外,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有几种电子邮票因存世量稀少,被集邮爱好者视为难得一见的珍邮,她们是津巴布韦金犀牛电子邮票套票(存世量一套)、法国1.1#电子邮票(新票存世量3枚)、阿根廷1#电子邮票套票(存世量约5套)和阿联酋鹰电子邮票(新票存世量10枚)。而她们神秘的光环和传奇的经历,更是让人为之着迷。
津巴布韦“金犀牛”电子邮票新票套票
世界电子邮票顶级珍邮,存世套票仅一套。权威的德国《米歇尔电子邮票目录》中记载了“金犀牛”电子邮票及相关信息。
1985年10月24日,位于非洲南部的内陆国津巴布韦开始发行电子邮票,使用Frama FE274机型自动售票机,安装在哈拉雷(Harare)、布拉瓦(Bulawayo)和圭洛(Gweru)三个邮局。邮票图案被打印在白纸上,目录编号为1#电子邮票,俗称为“大津巴布韦”。但是到了1988年底,所有的电子邮票打印机均出现了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直至1990年期间,津巴布韦邮政对机器的维修一直持续不断,津巴布韦1#电子邮票也在不断的打印使用中。
1991年3月3日,一个名叫塞西尔?罗素(Cecil Russell)的集邮爱好者来到哈拉雷邮局打印了几张电子邮票,结果发现,邮票是打印在一个以犀牛剪影为背景的金黄色底纸上。当时他认为这是津巴布韦新发行的电子邮票。于是他把身上的所有零钱都用来打印这种电子邮票,而且打印的全部是机设面值,包括12c、18c和26c三种。由于当时是周日,当地不办理实寄业务,所以第二天他再次来到该邮局,将部分打印的邮票用来给邮友办理实寄明信片业务。
过了几天,罗素又来到了另一个邮局,结果发现打印的也是犀牛底纸的电子邮票,只是该机器的机设面值的三个按键中个别的已无法正常工作。罗素在这里打印并盖销了部分电子邮票,并做了几个明信片的实寄。罗素又询问邮政部门的集邮柜台能否购买一些这种邮票的首日封,但是得到的回答却是这种底纸的邮票并不存在。罗素并不相信,他坚持要见该邮局的经理麦特塞德先生(Matsinde),并将手中打印好的邮票出示给经理看,麦特塞德只好承诺对此事进行调查。一周后,麦特塞德先生告诉罗素,这种犀牛底纸确实存在,但并没有投入使用,而是放在邮政部门的库存之中。邮政部门打算把原库存的“津巴布韦1号”底纸用完后,将其投入使用,从而发行“津巴布韦2号”,但一直未予实施。据档案记录:1991年2月,曾有一卷这样的底纸被更换到该邮局的机器中进行过测试;同年3月也有一卷放入到哈拉雷邮局的机器中,不过邮局并没有允许使用这些底纸打印的邮票,当这些底纸被发现后,把它们全部收回并做了销毁。之后这种底纸再没有出现在机器中,直至机器彻底不能维修而报废。津巴布韦邮政部门一直认为“金犀牛”的底纸只是在1991年2月至3月间才有流出,但盖销票中却有一枚盖戳为“91年1月17日”,而且是非机设的10c面值。
盖销的“金犀牛”电子邮票
目前,存世的这类底纸打印的邮票只有22枚左右。其中三枚机设面值的套票新票只有一套,盖销票有两枚,实寄封6个,明信片11张。其中两个寄自哈拉雷的实寄封,销戳日期为2月12日;一个当地实寄封,91年3月6日哈拉雷发出;一个哈拉雷3月7日寄出;还有两个挂号信,上面贴着两枚“金犀牛”电子邮票。明信片基本上都是罗素从哈拉雷和联盟大道邮局发出的,时间主要集中于3月,最早的为4日寄出,最晚的是13日寄出。这些临时面世的邮票就成了电子邮票中的珍品。由于其底纸所具的金黄色,集邮界称其为“金犀牛”电子邮票。根据其流出的过程,该金犀牛电子邮票应属于未发行电子邮票。
这套珍邮从一面世,一直被欧洲藏家所珍藏,十多年再未露面。直到多年前欧洲出现金融危机,受欧债危机影响,原藏家迫于经济压力,欲转让部分包括金犀牛电子邮票套票在内的珍邮藏品,遂被中国藏家知晓并花重金获得,使得这一珍邮最终落户于中国。
法国1.1#电子邮票
世界第一枚电子邮票。目前发现新票共三枚。
1969年3月,在法国巴黎南部郊区的Montgeron一个叫SUMA的超级市场中,放置了一台庞大的机器,这是法国邮政建立的自助服务邮局,这台由法国公司研制的“Safaa-Satas”型自动邮票出售机,也是当时世界第一台邮票自动出售机,利用杠杆原理可以按人们的需要以递增0.1Fr的步进值,打印出面值从0.1~99.9Fr的邮票,机设面值仅0.3Fr和0.4Fr两种。
该邮票用红色油墨打印在白色签条上,由一个标有“91 Montgeron Essonne”地名的圆戳和带有“BAA -001”机号的邮资戳二部分组成。其中BBA是法文“Bureau Auxiliaire Automatique”的缩写,意思是“办公自动化助理”。法国1.1#电子邮票具有二个明显的特征:1、邮票面值是由机器现场打印的,并且面值是可以自由选择的,不像传统邮票面值是印刷和固定的;2、它和邮票一样使用,不受地域与时间的限制,这和邮资标签有所区别。
法国1.1#电子邮票发行时间为1969年3月至4月底,权威的德国《米歇尔世界电子邮票目录》标号为“法国1.1#”,准确日期已无法考证。由于其不被重视,只有极少数的集邮家考虑到要及时记录下这世界第一枚电子邮票,才有极少的法国1.1#电子邮票和实寄封存世。目前所知最早实寄封是1969年3月25日。此间打印和贴用邮票极少,存世量就更少。不久,法国邮政又进行了第二个阶段的实验,发行了目录编号为法国1.2#的电子邮票,其时间为1969年4月30日到5月30日一个月,样式与法国1.1#电子邮票区别不大,仅在于机号“BBA-001”调整为“BBA_001”,即“BBA”和“001”中间的“—”从上下居中移到偏下部。
法国1.2#电子邮票
目前已发现的关于法国1.1#电子邮票的相关邮品,新票仅发现三枚,全部为最低0.1Fr面值。其中一枚右上角略有小烧灼痕迹,目前被国内藏家收藏;还有一枚左上角背面有小的揭薄,目前被香港藏家收藏;最后一枚是贴在一张背纸之上,无背胶。除新票外,已知发现的法国1.1#实寄邮品有2枚实寄封和2枚明信片。最早的实寄封贴一枚0.4Fr面值票,销1969年3月25日戳记,目前被奥地利一个收藏家收藏。2枚明信片均为法国1.1#和普通邮票混贴实寄,收藏地不详。
法国1.1#电子邮票在世界邮票史上的地位至关重要。她开创了世界电子邮票的先河,见证了高科技技术在邮票发行改革史上的作用。
阿根廷1#电子邮票套票
位于南美的阿根廷在20世纪中期以前曾一度经济发达,国力实力雄厚。但由于国内政治因素,出现了长达数十年的经济危机和债务危机。到了1995年,阿根廷经济急转直下,通货膨胀严重。这就给邮政出了个难题。如何解决变化剧烈的邮政资费调整所带来的邮票发行问题,成为了邮政最为头疼的问题。经过研究,阿根廷邮政决定引起在欧美国家已经非常成功的电子邮票发行模式,因为这种模式可以在邮资调整过程中随意改变邮资,是传统邮票不具备的,非常便捷和有效。
1995年12月27日,阿根廷邮政开始发行阿根廷1#电子邮票。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中央邮政局共安装了两台投币式电子邮票出售机,使用点阵打印机黑墨打印,共设13种机设面值。邮票底纸由美国银行纸币公司在美国制造,带背胶,底图布满“CORREO ARGENTINO”(阿根廷邮政)文字,主图为阿根廷邮政标志。票幅22.50×24mm,齿孔度为10。
阿根廷1#电子邮票只能使用硬币。当时阿根廷硬币是1992年新发行的改革版,形制上与传统硬币有所区别,设备对其识别的感应性不高,故而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故障,而设备又缺乏相应的维护措施和技术手段,使用就处于断断续续间歇性的状态。另外,由于当时阿根廷比索贬值幅度较大,其实际购买力已远远低于制币成本,因此,黑市上大量高价收购硬币用于提炼贵金属,从而使当时阿根廷面临着极大的硬币短缺的危机,因此很少有人会用在黑市上高于面值的硬币去打印一张等值的邮票。加上此时阿根廷与美国的关系也进入了冷淡期,而阿根廷1#电子邮票无论是机器还是底纸都与美国公司脱不了干系,这对今后的运行和维护有着诸般不利。出于技术和法律的考虑,1996年1月18日,这台电子邮票出售机被永久关闭,只使用了22天。
由于阿根廷1#发行的时间正好是西方传统的圣诞和元旦长假期间,而其时电子邮票的收藏主要集中于西方国家,大部分的邮商计划在度完假期之后再去打印。但当他们度假回来,阿根廷1#已停止发行了。这是所有欧洲电子邮票的经销商始料未及的。当时只有几个中东的邮商打印了几套成套的13枚阿根廷1#,加上人们零星打印和使用的一些散票,存世量极少,13枚套票可能打印不超过5套,其中套票连票存世仅2套。阿根廷1#电子邮票的实寄封目前仅发现一件,贴有0.25、1.25、1.50、2.00比索共4枚不同面值,符资航空挂号,被香港藏家珍藏。另有一些邮政发行的盖销首日封存世。一些无意的巧合成就了阿根廷1#电子邮票的珍邮地位。
阿联酋鹰电子邮票
2002年之前阿联酋从未发行过电子邮票,但是阿联酋邮政采购了法国的电子邮票设备的消息,却早已为德国著名邮商托马斯?冯?韦伯(Thomas von Loeper)先生得知。他依据收集到的消息三次从德国飞到迪拜,前两次都空手而归,因为计划总是被改变或消息并不确定。2002年9月15日,Thomas第三次来到阿联酋,结果这一天阿联酋邮政终于发行了第一套电子邮票。
本来Thomas只是来感受一下首日打印邮票的乐趣,同时收集首日的邮票为他经销的电子邮票增加些品种,没想到这种执着和坚持竟意外地带来了惊喜。15日这天,恰好法国的电子邮票机器的修理师在场,当天到底是在调试,还是正式发行,现在已无法考证。总之,现场并没有什么人在等待邮票的发行。在征得邮局局长和机修师的同意后,Thomas非常欣喜地打印了143枚带有阿拉伯鹰图案的电子邮票,然后将这些邮票制作成首日封,并盖销了大约三十多枚邮票,新票只留了十枚。待他回头再准备继续打印的时候,机器突然停机了,等了好一会,那位法国机修师出来告诉他机器出现了不可修复的错误。无奈之下,Thomas只好回去等待,并做好了第四次继续飞往迪拜的准备。可是,机器再也没有修复好。阿联酋邮政竟然放弃了这次电子邮票的发行,于是Thomas von Loeper打印的这143枚电子邮票竟成了这种邮票的全部发行量。阿联酋鹰电子邮票,成为了世界上最具传奇性的电子邮票。
阿联酋鹰电子邮票共有五种不同面值:0.10DH(最低面值)、0.20DH(印刷品邮资)、0.50DH(普通邮件邮资)、3.00DH(航空邮件邮资)、6.00DH(挂号邮件邮资)。存世的这143枚阿联酋鹰电子邮票中,各面值分布如下:
0.10DH面值:新票10枚,盖销首日戳邮票20枚。
0.20DH面值:制作首日封销戳未实寄,共10枚。
0.50DH面值:制作首日封销戳未实寄,共10枚。
3.00DH面值:全部制作首日航空平信实寄封,大约30枚。
6.00DH面值:全部制作首日挂号实寄封,大约60枚。
其中,由于托马斯先生记忆略有不详,3.00DH和6.00DH面值实寄封准确数量不详,但差别不大。
由于阿联酋鹰电子邮票的传奇经历,其被收藏界称为最传奇的电子邮票。另外,该电子邮票的收据,托马斯先生共打印了三枚,也成为藏家竞相追逐的目标。
本文转自金犀牛网站:http://www.atmy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