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晚,在赵涌在线“周周转”一月纪特票高分专场(二)中,一套拆开竞拍的纪94梅兰芳舞台艺术(有齿)新票(源泰评级96分、97分),拍出了33014.3元的成交价。
赵涌在线常规竞拍成交记录显示,该全品套票成交价一般为16000-19000元,《北京邮声》2019年1月刊的售价为13000元,显然,这套梅兰票套票创出了天价,为什么有人愿意多花许多钱买下它呢?
1月16日纪94梅兰芳邮票成交情况 |
志号 | 邮票名称 | 成交价(元) | 源泰评级分数 |
8--1 | 梅兰芳像(4分) | 4522.5 | 96分 |
8--2 | 抗金兵(8分) | 2562.75 | 97分 |
8--3 | 游园惊梦(8分) | 4221 | 97分 |
8--4 | 霸王别姬(10分) | 4572.75 | 97分 |
8--5 | 穆桂英挂帅(20分) | 3768.75 | 96分 |
8--6 | 天女散花(22分) | 5929.5 | 96分 |
8--7 | 生死恨(30分) | 2512.5 | 97分 |
8--8 | 宇宙锋(50分) | 4924.5 | 97分 |
合计 | 33014.3 | |
1月16日纪94梅兰芳邮票成交情况
志号
邮票名称
成交价(元)
源泰评级分数
8--1
梅兰芳像(4分)
4522.5
96分
8--2
抗金兵(8分)
2562.75
97分
8--3
游园惊梦(8分)
4221
97分
8--4
霸王别姬(10分)
4572.75
97分
8--5
穆桂英挂帅(20分)
3768.75
96分
8--6
天女散花(22分)
5929.5
96分
8--7
生死恨(30分)
2512.5
97分
8--8
宇宙锋(50分)
4924.5
97分
合计
33014.3
在笔者看来,花高价买下该套票,实为高明之举,原因有三:
原因一
人格魅力
梅兰芳(1894-1961),祖籍江苏泰州(和笔者是同乡),出生于北京,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他8岁学戏,10岁登台,青年时已红遍大江南北,33岁时被评为京剧“四大名旦”之首。
在5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深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他人格高尚,德艺双馨: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发生后,他发起举行赈灾慈善义演,所得演出收入全部捐献给日本红十字会;“九一八”事变后,他排演了《抗金兵》《生死恨》等新剧目,激励全国人民奋起抗日;1941年香港被日军攻陷后,旅居此于的梅兰芳蓄须明志,不再演出,卖画为生。面对日伪的威逼利诱,他毫不动摇,毅然决定注射防伤寒疫苗,让自己连日高烧不退,以此拒演。
他这种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让人充满敬意,著名画家丰子恺曾感叹:“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
原因二
设计精美
为纪念梅兰芳逝世一周年,原邮电部于1962年8月8日起分批发行纪94《梅兰芳舞台艺术》纪念邮票(有齿),全套8枚(另发行同图案无齿票8枚和小型张1枚)。
该套票包括梅兰芳先生肖像和演出的7个经典剧目,由著名邮票设计师孙传哲设计,用色彩鲜艳明丽的色粉画,生动传神地展现了“铁骨凌寒”的气质和“仙姿香韵”的技艺,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梅兰芳的舞台艺术成就。该票设计精美,与同时期发行的邮票相比,实有高屋建瓴、鹤立鸡群之妙。
该票一发行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并入选建国30周年最佳邮票之列。几十年来,梅兰芳有齿、无齿票、小型张一直是邮市的抢手货,市价长期走牛,全品小型张一度达到20万元。由于此票的示范效应,以后发行的梅兰芳题材邮币卡品种全部大幅上涨,甚至出现了“逢梅必涨”的奇观,梅兰芳田村卡、贵妃醉酒彩金币和缩普片,都成为各自板块的领头羊。
原因三
全品票存世稀少
发行量、存世量少。根据《新中国邮票图鉴》等资料显示,纪94梅兰芳发行量最大为800万枚(2枚8分),发行量最少仅为150万枚(22分、30分和50分)。当时发行的邮票普遍用于通信贴用,造成4分(本埠)、8分(外埠)面值的邮票大量消耗,像该套票中发行量400万枚的4分新票,也成为筋票之一。
60年代初,中国正处于困难时期,绝大多数群众解决温饱问题都很困难,大众集邮者只能从信封上揭取信销票,有闲钱购买新票或盖销票的人已属于土豪。即使有能力花1.52元(时城镇居民人均月生活费不足10元)买回一套梅兰芳新票,要想在中国大陆保存到今天还能定为全品,其难度相当大。
缺乏集邮工具
当时大多数集邮者买不起集邮册,也没有发明护邮袋,有人直接把邮票夹到书中长期保存,造成邮票形成脏污或折痕;有的放到镜框中挂到墙上,造成邮票褪色;专业一点的集邮者,则使用胶水纸,一头贴在邮票背面,一头贴在笔记本或白纸上,借此来固定邮票。这种老纪特“背贴”票比较常见。但造成了邮票背胶的损伤。
带背贴的梅兰芳票
背胶成为麻烦
在1959年北京邮票厂建成投产之前,邮电部没有专业邮票印刷厂,签约承印邮票的北京人民印刷厂、中国人民银行印刷厂等厂家,都没有专门为邮票刷胶的设备和技工。在捷克专家指导下,北京邮票厂才初步掌握了刷胶技术,1959年发行的纪6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第一组)》成为新中国第一套刷有背胶的邮票。
梅兰芳票发行于1962年,与纪67同属新中国首批背胶票。好不容易有了背胶,集邮者却笑不出来:当时的背胶是较为原始的精糊胶,就是用粮食淀粉加水煮熟后的浆糊。这种背胶票在雨季或者气候潮湿的地区极易发生粘连,所以在邮票印成后,在两版邮票间均垫有衬纸。集邮者将邮票买回家后如果保存不善,发生邮票粘连现象司空见惯。
这种精糊胶票保存时间一长,淀粉与空气发生化学反应,背胶极易发黄,所以梅兰芳票发生黄胶、阴阳胶现象也很常见,不发黄的票极罕见。背胶发黄时间久了,就会在邮票正面形成黄斑,这时,背胶就成了鸡肋,一些集邮者出于无奈,只得洗掉背胶,这将大大影响该票的经济价值:一套无胶的纪94梅兰芳票市价不足全品票的一半。
一些不法商家为了牟取暴利,将无胶票再次刷胶,称为“二胶票”、“后胶票”,冒充原胶全品票以高价出售,其操作手法已从用刷子刷胶升级为用喷雾器喷胶,一般集邮者凭肉眼根本无法辨别。
背胶发黄的梅兰芳票
既然早期精糊胶邮票难以保存,那留存至今的梅兰芳全品票从哪里来?
笔者估计来自两个地方:一是国内气候干燥的西北地区,如出土汉代“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膊的新疆地区(上周《国家宝藏》重点介绍),丝织品埋在地下2000年仍保存完好,那里保存邮票也非常适合;
二是欧洲、美国等地,新中国初期出口邮票换取外汇,当时欧美发达国家的集邮者已有较为专业的集邮工具,一些珍贵的新中国邮票得以完好保存至今。近年国内邮票价格上涨,梅兰芳等票又从国外的防潮箱中取出,回流到国内。
即便如此,想拿出一套全品梅兰芳新票也绝非易事,从现今的10-20套新票中,也未必能挑出一套全品票。所以,现时的梅兰芳全品新票已极其罕见,拍出高价实属正常。而且笔者认为,老精稀品种的价格正随着时间慢慢被发掘和验证。
对比目前市场成交规则,源泰评级95分邮票已达全品标准,以33014.3元成交的那套梅兰芳票,有5枚97分、3枚96分。根据目前“周周转”专场的成交记录,半年多来,该品种一共拍出63枚评级票,其中97分5枚、96分21枚、95分37枚。前文所述,像梅兰芳这种精糊胶新票,能评得95分已十分不易,96、97分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目前出现的5枚97分票,都在刚刚成交的这套票中,可谓优中优先。
1月16日成交的纪94梅兰芳(8-8)《宇宙锋》(源泰97分)
可见,天价成交的纪94梅兰芳评级新票绝非偶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受保管条件、气候环境的影响,像梅兰芳高分评级新票这种人见人爱的品种,价格也正随着时间和技术的革新慢慢被人们发掘和验证,还将迭创新高。
(本文由“周周转”特约作者:龙文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