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来到摸鱼集藏! 登录
首页
>
交流论坛
>
钱币集藏交流论坛
>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近代银元含银量成色变化的-摸鱼集藏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近代银元含银量成色变化的-摸鱼集藏

发表人资料
管理员
分享
投诉
评分
留言
发新帖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近代银元含银量成色变化的-摸鱼集藏

从中国银元诞生以来,官方的银元含银量几经变迁,大体的变化过程是,主币从90?银逐渐降低到89?银,最后到70?过程,含银量下降是主要变迁方向。


袁大头的含银量,根据民国三年公布的《国币条例》,银币有四种:

一圆银币:银九铜一

五角银币:银七铜三

二角银币:银七铜三

一角银币:银七铜三


再参考民国六年的《国币法草案》,其中规定:

一元银币:银八九,铜一一

中元银币:银七铜三

二角银币:银七铜三

一角银币:银七铜三


再看清代龙洋,根据光绪三十三年《度支部奏进呈新铸通用银币并议定成色分量奏折》,银币有四种:

七钱二分银币:银九铜一

三钱六分银币:银八五铜一五

一钱四分四里银币:银八二,铜一八

七分二厘银币:银八二,铜一八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袁大头主币一圆的含银量,从民国三年规定的银九降到了银八九。另外辅币的含银量民国时期固定在银七铜三,这比清代的龙洋辅币成色大大降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铸造新币成本太高造成的!不得不降成色以实现普及并增加利润。银币的铸造成本到底需要多少呢?

根据梁启超叙述:


一元主币,法价与实价相等,外加铸费六厘,而此六厘不足供购银及工作之需,计每铸一枚,应亏四厘左右,此迳购原料以铸新币所亏之数也。旧银元成色不齐,故起市价在国币法价之下,今若认为与国币有同一之效力,则每枚应亏三分一厘余,此改旧为新所亏之数也。


面对主币如此巨大的亏损额度,显然降低成色可以有一定的弥补作用,但毕竟主币的定位是本位币,无限法偿,故而不能大幅降低成色,这就得从辅币中另寻办法。


在清代,贰角,一角的铸币也是有盈余的,如今辅币成色又进一步降低,这使得铸造辅币的盈余增长明显,这一方面能弥补铸造主币的亏损,另一方面也能贴补国家财政。(来源:北宋与南宋)

发布时间2019/01/02 16:10:37
浏览次数1
留言信息
发表人资料
1楼
普通会员
分享
引用
留言
发新帖

顶顶顶

发布时间 2019/01/03 01:41:54
共1页1条,到第
将该帖推荐给好友
确认
把我的留言抄送给
的站内信



经营许可证备案号:苏B2-20170460  |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17052759号-1  |  版权所有:南京金网艺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