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01错版内无1成因初探
哈王1 上海邮盟
错版内无1的发现,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那时候,已经有人发现这个错版内无1的“1”字与普通的有所不同,里面的空心“1”模糊,甚至消失了,导致外框的1字显得特别粗大,于是戏称其为“胖1”。可惜当时无人进行深入研究、宣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于是该品种淡出了收藏人士的视线。
有幸的是2016年,陕西西安的屈员员老师在西安市场无意中发现了错版内无1,然后从市场大量取样,进行深入研究。2017年,山西的梁三喜老师首先发现了错版双内无1,随后河北董建敏老师对错版双内无1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经过这几位老师和一大群喜欢错版内无1的收藏爱好者的大力挖掘和宣传,错版内无1的知名度不断攀升,逐渐引起了广大钱币爱好者和市场各方的高度关注。为弄清错版内无1形成的原因,币藏天下错版内无1研究团队咨询了许多市场钱币资深人士,又拜访了钱币印刷行业的专家,一起研究、探讨错版内无1形成的原因。
8001二冠纸币最早印刷始于1988年,那时改革开放不久,我国的工业基础还非常薄弱,纸币印刷机器比较落后,印刷用的PS版(就是铝板)也依靠进口,价格很高,但质量也不是很好,容易磨损。当时印刷纸币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靠师傅根据经验用手工调整的,由于是手工调整,容易导致磨损不均匀,一边的磨损较大,于是里面的空心1就逐渐变淡(图1),随着磨损的加剧,线条越来越淡,出现了缺口(图2),这时候生产出来的就是浅印错版内无1(注1)。
图1(浅印) 图2(浅印)
随着磨损加剧,于是逐渐出现了各种标准内无1(图3、4、5、6)
(注2)
图3(标准) 图4(标准)
图5(标准) 图6(标准)
然后模板磨损进一步加剧,出现了高纯(图7、8、9),甚至出现废品。
(注3)
图7(勾高纯) 图8(点高纯)
图9(无印高纯) 图10(左内无1)
根据市场留存的错版内无1样本分析,大部分的磨损出现在右边,但也有一部分出现在左边,于是出现了错版左内无1(图10,错版左内无1也是由浅印到高纯的)(注4)。还有一种情况是,右边磨损的同时,左边也磨损,于是就出现了错版双内无1(左、右都是错版内无1)(注5)。其实,在模板的磨损过程当中,还出现底纹和花纹的磨损,本次不再详述。理论上,从出现瑕疵到废品,时间很短。所以,出现错版内无1的几率是相当少的。
当时一块模板的印刷数量在2万版左右(每一版里面有70张1角纸币),所以如果没有大的问题,一般要印刷完2万大张后才决定是否换版。这也是导致有些错版内无1会原包、原捆存在的原因。有时候版子迅速毁坏,就需要及时更换,那么就会只出现一部分浅印,后来又变成正常币了。
至于补号为什么也会出现错版内无1,原因是:纸币印刷的时候,冠号和流水的印量是固定的,但由于废品和瑕疵品的产生,再加上流水线作业的原因,所以每次计划印量总会比规定的数量多一些。该批多余的印量根据需要再去打印下一批冠号和流水,有一部分就被打印成下一批的补号。这也就很好理解为什么补号也会产生错版内无1--因为去打印补号流水的这批纸币里面恰好也有错版内无1。
错版内无1主要出现在8001二冠的第一大组(注6)、第二大组(注7)和第七大组(注8)。八十年代末,随着经济的不断活跃,需要的低面值纸币数量非常庞大,央行加大了低面值纸币的发行任务。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当时印刷设备相对落后,技术力量也比较薄弱,在追求经济效益,多快好省的政策引导下,生产的纸币只要不出现明显的问题,就和正常纸币一起出厂了。于是,一个错版币就在不知不觉中流通了。可惜在当时,这个低面值的1角纸币根本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8001二冠第一、第二、第七大组的币,绝大部分都在流通中被消耗了。通过近二、三十年的流通,现在能够完整留存下来的错版内无1就显得非常稀少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错版内无1只出现在8001二冠中。8001三冠由于国家发行制度、验收制度的完善,印刷技术的提高,再加上印钞纸张、油墨、PS版的国产化,所以杜绝了错版内无1的产生。
纵观一版、二版、三版、四版、五版人民币,都没有出现有一定量的错版币。所以,这个错版内无1是一个特殊年代留给我们的特殊礼物。由于错版内无1存世量的稀少,特别是好品相的更为珍稀,若有幸碰到一张绝品错版内无1,请好好珍惜。
注:名词解释:
注1、浅印错版内无1:“1”字里面二条竖线下方必须明显断开,只能隐隐约约看到不完整“1”的,为浅印内无1。
注2、标准错版内无1:“1”左边竖线下垂不过半(下半部分没有黑线),右边没有明显竖线的,为标准内无1。
四种情况:
2.左边竖线下垂不超过1/2(下半部分没有黑线),右边可以有不相连的点及不相连的短线;
3.左边竖线下垂不超过1/4(下半部分没有黑线),右边可以有不相连的点及不相连的短线;
4.左边竖线下垂不超过1/4(下半部分没有黑线),右边有几个点或没有点。
注3、高纯错版内无1:(无任何黑竖线)
“1”里面一般有五条竖线,无小三角(无任何黑竖线),或者小三角只碰到2-3条竖线的,为高纯内无1。
注4、错版左内无1:内1与正常的1相比明显变浅或字体不完整,并有明显断开点的为左内无1.纯度越高越珍稀。
二种情况:
1.浅印左内无1:内1字体颜色明显浅于正常字体,用肉眼看有明显断开点。
2.左内无1:内1字体不完整,左右竖线基本没有,或只有不相连的点、不相连的短线组成。
注5、错版双内无1:双内无1指的是左右二边都是内无1。
二种情况:
【1】 浅双内无1:
【2】双内无1:
注6、第一大组(1组,扌组),印刷发行时间:大约1988-1992年。
C组 CP CQ CR CS CT CU CW CX CY CZ
E组 EP EQ ER ES ET EU EW EX EY EZ
G组 GP GQ GR GS GT GU GW GX GY GZ
I组 IP IQ IR IS IT IU IW IX IY IZ
A组 AP AQ AR AS AT AX AY AZ
B组 BP BQ BR BS BT BU BW BX BY BZ
D组 DP DQ DR DS DT DU DW DX
F组 FS FT FU FW FX FY FZ
H组 HP HQ HR HS HT HU HX HY HZ
J组 JP JQ JR JT JU JW JX JZ(补)
注7、第二大组:(2组,扎组),印刷发行时间:大约1992-1994年。
P组 PA PB PC PD PE PF PG PH PI PJ
R组 RA RB RC RD RE RF RG RH RI RJ
T组 TA TB TD TE TF TG TH TI TJ
W组 WA WB WC WD WE WF WG WH WI WJ
Y组 YA YB YC YD YE YF YG YH YI YJ
Q组 QA QB QC QD QE QF QG QH QI QJ
S组 SA SB SC SD SE SF SG SH SI SJ
U组 UA UB UC UD UE UF UG UH UI UJ
X组 XA XB XC XD XE XF XG XH XI XJ
Z组 ZA ZB ZC ZD ZE ZF ZG ZH(补) ZI(补) ZJ
注8、第七大组:(5组,抖组),印刷发行时间:大约是2000-2008年,但出现内无1的主要是成都印刷厂,他们承印的时间为1998-2000年。
A组 AA AB AC AD AE AF AG AH AI AJ
C组 CA CB CC CD CE CF CG CH CI CJ
E组 EA EB EC ED EG EH EI EJ
G组 GA GB GC GD GE GF GG GH GI GJ
I组 IA IB IC ID IE IF IG IH II IJ
B组 BA BB BC BD BE BF BG BH BI
D组 DA DC DD DE DF DG DH DI DJ
F组 FA FB FC FD FE FF FG FH FI FJ
H组 HA HB HC HD HE HF HG HH HI HJ
J组 JA JB JC JE JF JG JH JI J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