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邮市投资经验
人们通过多次参加邮票投资的实践活动,逐渐积累和总结出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初人邮布的新手来说,无疑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1.微利即抛簿利多销
从事邮票买卖的老手之所以获利较多,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就是微利即抛,薄利多销。根据政治经济学原理,资金周转加快一次,利润将提高一倍。如一个月资金周转一次获利10%,而周转三次获利就可达到30%。薄利多销正好加速了资金周转,从而大大提高了利润。同时,薄利多销还在市场竞争中使自己处于较有利地位,提高了自己的竞争力。薄利多销从战术上看,好象吃了亏,但从战略上看,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是死货变成了活钱,用它可以投资于任何类型的邮票,如能买到热门票,可能还会大赚一笔。
2.顺势投资乘胜追击
在进行邮票投资时,如果能正确分析邮价上涨或下跌的主要因素,对邮价的发展趋势有正确的预测,那么,采用顺势投资法,即顺着邮价的发展投资,必然获利。一些人能够正确预测邮价发展趋势,但获利后,或是怕担风险停止不前了;或是不清楚如何乘胜追击,继续扩大战果。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只要你认为邮价有较长时间的上升趋势,那么,就要乘胜追击,继续买进卖出。不过,买进的数量要随着价格的上升逐渐减少,并在预定的价位打住,如果邮价还在上涨,那么,就可将手中的部分邮票抛出。然后逐渐扩大抛出的数量,这样做的结果,可能“收益最大,风险最小”。这种方法之所以行之有效,是因为在购入邮票阶段采用了分批递减法,使得投资人在避免风险的同时,把越来越多的低价票掌握在手中。只要预测邮价会继续上升,就必然会赢利。当停止购买后,如果邮价继续上升,不是一下子抛出手中的全部邮票,而是逐渐扩大出手量,使得卖出的邮票平均收入仅比最高价时卖出略低一些,同时又避免了较大风险,真是一举两得。
3.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对于刚开始进行邮票投资者来说,进入邮市后,先要冷静地观察学习一段时间,然后再开始买卖。开始时,先买一点,然后逐渐加大交易量。循序渐进,这样才不会吃大亏。在进行邮票投资时,切莫超过自己的财力大量进票,特别是不要贷款搞邮票投资,这样搞不好就会倾家荡产。所以,刚开始进行邮票投资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4.信息就是金钱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在商品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人们要靠信息来了解邮票的发行情况,了解全国邮市的价格情况,了解邮价的发展趋势。可以说,在邮市上谁能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最准确的信息,谁就会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从而获得较高收益。所以说,信息就是金钱。
随着交通和通讯工具的现代化,全国各地邮市的变动越来越趋于同一化了。当北京的邮价发生变动后,上海以至全国各地的邮票价格都会随之发生变动,时间最多相差一二天。所以,在这一二天之中,掌握了邮市价格变动的信息,很可能收益甚丰;而那些信息不灵通的邮贩往往要吃时间差的亏。
对于在邮市上听到的各种信息,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时,一些炒票大户为了抛出某种邮票,就散布大量的假信息,而一些头脑简单、信息不灵的人就会信以为真,正好上了炒票大户的当。对邮市上传播的信息必须进行认真的分析,如果认为是假信息,不妨将计就计,来它个反其道而行之。
5.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任何投资活动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只不过,股票和邮票的投资活动风险性更大些。在邮票投资活动中,不论技术多么高超,经验多么丰富,还是可能遇到风险。从一定意义上讲,邮票投资的风险与收益是一对孪生兄弟,风险大,利润高;风险小,收益也小。既想赚大钱,又不想冒风险,是一种天真的、不符合实际的想法。这就叫“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从事邮票投资会赚钱,但这个钱不仅不好赚,赔的可能性还相当大。实际上,吸引人们投资邮票的只是能够赚钱的可能性,而往往忽略了赔钱的可能性。其实,不要以为在邮票上的每一次投资都会赚钱,因为影响邮票价格的因素很多,有时某一方面分析不到就会吃亏。有人对邮市上的赚与赔做了一种较为客观的结论,他们认为,在一定时期内,一部分人通过邮票投资赚到的钱的数量。正好与另一部分邮票投资者赔进去的钱的数额相等。有赚必有赔,这就是邮票投资中的辩证法。
6.切莫购买无人问津的冷票
前面讲了冷票莫购的问题,在邮市投资经验上讲那就更重要了。
初入邮市的新手,看到邮市上有一些价格较低的冷票,认为价格便宜,就想买,须知,“便宜无好货,好货不便宜”,这种票是买不得的。人们之所以不愿买这种冷票,是因为它们一般都有问题。它们或是图案设计不好,人们不喜欢;或是样式不吸引人;或是发行量过多;或是有些忌讳等等,这些票对于初入邮市的新手来讲,由于缺乏交易技巧,很容易压在手中出不去,或是导致只赔不赚,得不偿失。
7.何时投资比投资何种邮票更重要
在邮票投资中,选择吃进、抛出的时机比选择何种类型的邮票更重要。这是因为,不论是价格升值快的邮票,还是价格升值较慢的邮票,它们的市场价格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经常变动的客观情况,为人们取得买和卖的差价提供了可能性。即使你买的是升值较慢的邮票,只要能在价格较低时买进,在价格较高时卖出,就能获利。另外,价格升值快的邮票和价格升值慢的邮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影响邮票价格的各种因素的不断变化,它们的增值情况很可能倒过来,升值快的变慢,升值慢的变快。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即使买到了增值较快的邮票,也要随时注意邮市的发展动向.以及影响邮价的各种因素的变化,以便选择最佳时机把手中的邮票出手。从这个意义上讲,选择买卖邮票的时机的确比买卖何种邮票更重要。
在邮票交易中,人们都希望低价买高价卖,但是,邮市价格变化是无常的,价格下跌时可能是暴跌的前奏,也可能是回升的先兆;价格上升时,可能不久就要下跌或暴跌,也可能持续上升。任何投资高手也无法准确指出一定时期邮票价格的最高位和最低位。相对来说,时机把握的好,买卖之间的差价可能大些;时机把握不好,买卖之间的差价就可能小些,甚至亏本。当邮市价格处于上升时期时,可抓住时机多买一些风险较大的邮票,因为这一类邮票在邮市停滞期受到的冲击最大,价格常跌到一个相对低的水平,在上升期买该种邮票,邮票价格会很快恢复到以前的正常水平。在邮市高潮期,邮价不断上升,人们纷纷大量投资,这时,最好是只抛不买。要买,也只买一些风险小的邮票,因为这类票的价格波动小些。在邮价下跌时,特别是邮价即将暴跌时,投资者必须将手中的高风险邮票迅速出手,收回资金。因为这时邮价下跌速度比邮价上涨还快,抓不住时机就会亏本。在这里,时机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8.减少投资风险的诀窍
为了减少投资风险就得量力而行,资金多的也不可把自己的资金全部投进,一旦将自己的全部资本和精力投入一种邮品和两个热门俏票上,则一时出不了手便被套牢。所以,即使某种邮品目前看上去有大利可赚,但投入者切忌把全部家产尤其是不惜借贷“押宝”在某种邮品上。应把资金分别投入获利大小不同、但风险也有大小的三档邮票上。因为当整个邮市上涨时,三档邮票都有可能攀升;邮市下跌时,三档邮票一般不可能都跌。其方法是:以一部分资金投资于安全性较高的高档邮品,如印量2—10 万的《梅兰芳》小型张、《长城》、《山茶花》加字小型张、《爱科学》小型张等,这些高档票一般价格坚挺,在国家经济状况良好时,涨幅稳步上升,邮市不景气时也不可能暴跌。一部分资金投入中档邮品:这一类风险小,能给邮人或投资者带来稳定的升值。如大陆印量15—25 万、澳门印量2—3 万的《飞天》、《桥》、《奔马》、《山茶花》、《长城》、《荷花》小型张等。再把一部分资金投入低档邮品,如国内的历史系列、古画系列、名山系列、生肖系列等,这些热门邮品具有潜在增值能力。
最后要留足预备金,这要占总投资的25—30%之间,这样在某档邮品出现获利机遇时,便能追加投资获取高利;也能在投资某档邮品出现亏本时,有承担损失和东山再起的财力。
9.当买要买当机立断
鲁迅说过这样的话:“本来,有关本业的东西,是无论怎样节衣缩食也应该购买的,试看绿林强盗,怎样不惜钱财以买盒子炮,就可知道。”对有志投资邮票者来说,把握机遇,果断行事,该买则买,当花则花,否则一念之差就会抱憾终身。
著名集邮家姜治方一生中遇到两件事使他抱憾终身。一次,姜治方在法国一邮友的邮册中看到一枚被誉为“民国四珍”之一的民国帆船三分暂作二分倒盖票。姜当时意外遇见这一珍品,“观赏再三,羡慕不已”。但因为初交,出于礼貌,姜未提出交换或购取。殊不料,稍后不久,此人将此枚珍邮轻易交换出手,原因是中国票非他的收藏重点。姜闻知后“懊悔不已”。另一次在比利时,与姜熟识的一邮商拿出一叠西藏实寄封,有十枚左右,特别是其中一枚贴有西藏首次印行的五枚邮票,而且有一枚4 分“POSTAGE” 变体,此变体甚为罕见,该邮商因与姜熟识,就说:“你今天没带钱,可以先记帐,把这些封带走,以后再付款。”而当时姜犹豫不定,既未作答,也未拿封。隔几天再问,这些封己邮寄伦敦高价售出。姜“痛心疾首”,在回忆录中写道:“优柔寡断而失掉西藏实寄封的事,使我至今追悔。”自此之后,姜再未能见此数枚西藏封。后来,得一西藏封专集,竟也独缺此十数种实寄封及其票品。
而台湾著名集邮家吴乐园在一次逛邮摊中,“逮”住了一件实寄封,一举赚了2 万多美元。且看他如何道来:美国芝加哥国际邮展开幕那天,我到邮摊去逛逛,在一个摊位上发现大龙封,此时身旁已有一位日本人,他比我早到,也发现此封,我当时不动声色,改到别的摊位去看,看完了,发现日本人也走了,我于是再度回到这摊位,手一伸,那老板立刻了解,将大龙封取出,我问多少钱?他说1 万美元,我说你如果卖1 万美元,则此封如被前面那位买去,我就没有机会。他说9500 美元,我毫不迟疑,当场开张支票。后来,有位瑞士人知道,他来看此封,并询问价若干?我问他出多少钱?
他说出1 万美元,我说不谈了,加到2 万美元,我还是不谈。后来我自伦敦到纽约,身无分文现金,自外国友人处,借得6000 美元,当那位外国友人知道我有那大龙封,要求让售,我要价3 万美元。
他立即同意成交。此人后来又将此封售给一个德国人,售价为5 万美元。德国人7 万美元又拍出。也许有人问我是否卖得太便宜,我认为人心要知足,我的路子已经达到,至于再高的价格我找不到,亦非我能力所及,不能强求,况且除了需要邮识、眼光及魄力外,尚需机会。所以,碰上好的邮品,要或不要须当机立断,他以9500 元卖给我,是因为我有诚意。至于我能赚钱,是因为了解此封之价值,平常要多培养邮识,遇到机会更要有魄力。
对某些珍邮不惜代价购置,乍看起来似乎得不偿失,也不见得有立竿见影的得益,但从长远来说,投资回报率是十分惊人的。
1957 年,美国纽约有10 枚我国清代大龙邮票样票拍卖,日本著名邮学家水原明窗闻讯立即乘机赶往,终以15 万美元之高价争购到这珍贵票样。由于价钱太大,无钱支付,水原忍痛卖掉他多年收藏的日本邮票。
水原从1947 年以来的40 多年间共收集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邮票13500多种,计50 多万枚。其中有许多珍品,如:1897 年清朝发行的红印花小字“当一元”邮票,现存世量仅31—32 枚,水原一人拥有3 枚。1915 年发行的票值2 元“宫门倒印”是民国珍邮,水原不仅收集到这种邮票,且迄今世界仅有的一枚实寄封也为他收藏。他还收集到孙中山亲自设计的总统像光复纪念模样票。1929—1949 年间,中国各解放区共发行邮票2000 多种。当时处于战争环境,这些邮票留存极少,而水原现具的就有1800 多种。异国之人却有如此丰厚的收藏,偌大之中国竟也无人与之匹比,这不能不说是集邮史上的一大奇迹。以致从1968 年至今,水原以其丰富的中国邮票参加各种国际邮展,共获大金、金、银等各种奖牌达47 枚之多(截止到1989 年底),成为蜚声国际邮坛的中国邮票学专家。其拥有的藏品也足以使他成为亿万富翁。笔者举出这些事例,其用意是希望读者诸君(也许你财力有限,不可能如吴乐园、水原明窗那样能一掷千金)逢上机遇时,要拿出买“盒子炮”的胆魄,当买就买,绝不犹疑。
10.邮市冷热与邮价关系
邮市冷热与邮价密切相关。近年间邮市几度起伏,邮价也高高低低。
邮市冷热与新邮发行有关,每个月总有一套以上的新邮票发行。每套新票发行后的一、二天里,它的市价是最高的。这时候新票市价的影响会带动其它邮票向上攀升。但被带动的市价延续期很短。而新票的市价还会往上冲几天,然后再开始逐步回落。
邮市冷热与舆论导向有关。1986 年传媒批评邮市助长投机,呼吁采取措施;邮市马上冷落下来,有的地方取缔了不法邮市。1991 年各大报纷纷报道邮票增值热点,邮价升高创历史纪录。
邮市冷热与股市冷热相关。股市一热,大批资金流入股市,邮市便有所冷清;反之股市转冷,闲散资金就有一部分涌入邮市,邮价自然上浮。
邮市冷热与国外入境邮票有关。1988—1989 年间,大批老纪特票从苏联及其他东欧国家流入邮市,导致老纪特盖销票市价的较大幅度下跌。近两年,日本、台湾、香港邮商吃进大批中国早期票、老纪特和早期JT,从而使邮市逐渐复苏。
邮市冷热与季节有关。春季过后,人们开始将余钱注入邮市,邮价虽不高但有升高趋势。夏、秋两季,适合露天交易,是一年中邮票交易的最好季节。冬季的交易气氛不佳,邮价低落。接着,年节又将来临,多数资金转向消费市场,邮市进入低潮期。一般在春节前价格会跌入谷底,吃进邮品,其时最佳。
11.步入邮市“四不宜”
1 邮市大热的时候,热门的小型张和其它邮票不宜进。因为过热的邮票都是炒家一炒再炒升价的,随时可能暴跌。
2 无人问津的冷票不宜进。冷票是指邮市上价格长期来较低的邮票。因为冷票有它的“致命伤”.或者图案设计不好,如《白鹤》、《敦煌壁画》等;或者票样不合规矩,如《编钟》、《马王堆》,邮人说像明信片(无齿孔)等;或者有些忌讳,如T72M《药用植物》,1982 年5 月20 日发行,才印115.45 万枚,但市价老是低于同年发行的T74M、T79M 约50%的价格,而且无多少人问津;有些印数过大,如T106M《熊猫》,当时印量上千万,超过以前的小型张印量5—6 倍多。贪图便宜吃进这些票,很容易压在手上放不出去而只赔不赚。
3 错体邮票不宜进。一般错体邮票因为没有比照系数而价格较贵,最主要是邮市上的错体不少是人为变造的,邮人一般难以识别其真假。即便是真货,其承接力也不是很大,较难脱手。
4 超量发行的邮票不宜进。集邮纪念品如纪念张、封、片不宜进;对某种传闻纷纷的邮品没有确定以前(如传言某种邮票因错版收回、某种邮票有政治问题)不宜进。
12.外国邮票在中国
国邮在国内市场有公认的价值,且可切实保值,并有交易的广阔渠道,而外邮之价值在国内却难以真正兑现。因此,目前收集外邮的规模在大陆始终未成气候。有人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外邮的来源不足。国有的邮票公司没有一家经营西欧、北美地区的邮票,一是因为这需要耗用大量外汇,二是因为即使进口,由于国内外生活水平的差别,外国新票按外汇比价再加上手续费、关税,售价将高得难以成交。如美国航空邮票的起价是44 美分,即合人民币3 元多,日本邮票的常用面值是60 日元,合人民币4 元多,德国邮票的常用面值为80 芬尼,合人民币3.8 元。1986 年,邮票总公司从罗马尼亚进口了一批盖销票,每枚邮票平均售价为0.15 元,后来提到0.20 元。小型张和一些热门主题的邮票由于价格过高而没有进口。1987 年,北京地区发售了一批匈牙利益销票,但都是一些低面值的小套邮票,缺少大面值邮票、小型张和无齿票。由于这些都是低档邮票,似有“商业邮票”之嫌,所以乏人问津。
据立健在《上海集邮》上自述,他30 多年前收集外国邮票,至今未收到应有的利息不说,还蚀煞老本。因为50 年代中期,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邮票受国际邮商集团操纵,最明显的如以色列和联合国邮票,它们分别从1948 年、1951 年开始发行邮票,所以并无早期票,这对于那些集邮较晚的集邮者来说,买这种邮票倒是一条捷径,因此收集者一时大增,市价一跃再跃,不几年,一些较早发行的邮票,目录价一跃到数倍到数十倍。邮票越涨,则集者更多。当跨入60 年代时,邮商们认为涨足了,就将手中大量囤货倾销市场,毕竟收集者比不上邮商,一旦市场上充斥了这些邮票,便难找买主了,于是票价惨跌,收集者严重亏损,全世界受害者不计其数。述者自称曾在l963年以400 元人民币卖了当初花1400 元购进的以色列邮票。如果再不脱手,还会继续亏下去的。
梵蒂冈邮政部门就把1963 年以来停止使用的邮票又恢复使用。还有匈牙利邮政部门把1946 年以来停用的邮票,又重新用于通信领域。布隆迪在独立后的10 年间,曾发行了1500 余种邮票,还不包括无齿票,而在1989 年则一共只有9 种;赤道几内亚曾在7 年间发行约1600 种邮票,而1989 年则只发行了11 种。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外邮,谁收藏则谁倒霉。但时至今日,国内有一些(包括一些由集邮协会主办的)邮报邮刊,还在刊载号称精美外邮实为“花纸头”、商业邮票的邮购广告,更败坏了“外邮”名声。令外邮买卖双方均心有余悸。
然而自国际集邮联(FIP)把“专题集邮”纳入并可获得高级别奖以来,世界邮票大串连已成邮界盛事。比如生肖票,不只日本、越南、朝鲜、韩国以及港、澳、台地区出,甚至连美国也从鸡年起,续出狗肖,至少出一轮生肖系列邮票。新疆伊塔阿区的“劳动人民图”中的200 元《自行车邮递图》20 枚全版珍品,长途跋涉到了澳大利亚,80 年代中被一位邮人纳入《自行车》专题邮集,为他在某次FIP 中得金奖立下汗马之功。世界各国的音乐家票、封、片飘洋过海来到中国,亦使上海和北京两地的两位邮人组成音乐史专集在国际邮展上获得级别为银奖的中档奖。
目前,世界上大约有24O 余个国家和地区在发行邮票,其中独立国家共计168 个,还有一个国际组织”联合国”;另外在有些独立国家中的某个地区及尚未独立的地区,也都各自发行和单独使用邮票,计有70 余个。
多年来,外邮在起伏之中其价格仍呈升幅态势。不少早期邮品在国际市场上己是罕品,苏联50 年代发行的“火星报”邮票,当时在中国出售只几角钱,而今已标价280 元左右。
l991 年苏联解体后,原苏联大量商品票涌入中国,盖销票、新票及小型张都有,且价格低廉。
从目前我国邮市上的苏联邮票看,这一批与另一批很少有相同的品种。苏联邮票的特征是多品种、中低印量。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阶段共发行6290 枚邮票(包括小型张),平均每年发行近50 套,约l00 枚,发行量多则几百万枚,少则几十万枚。发行量大的一般是纪念性较强的单枚票,如列宁、苏共会议等,发行量较少的一般是一些特种邮票和加盖邮票,这将随着专题集邮热而热销起来。毛泽东诞辰l00 周年之际,有关毛泽东邮票的收集使国外发行的毛泽东邮票身价陡增,如1951 年民主德国发行的毛泽东邮票,在世界几大邮票目录上标价都很高,在国内邮市价格居同类邮票之首,成交价在千元以上。
阿尔巴尼亚发行的多套毛泽东邮票,过去大多二三十元1 枚,现涨到每枚50 元,仍十分抢手。非洲—些国家发行的毛泽东邮票,过去1 枚30 元左右,现涨到60 元左右。因此,外邮本身蕴有其值。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与国际邮票市场逐渐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