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者相较而言,唐诗的发行量显然更大一些有1299.97万,而音乐家是1049.94万,两者相差250万之多。两套票都含有一枚高值票,全套面值唐诗为9.3元,音乐家是8.1元,相差也不大。按照邮市的惯例,单套的邮票价值过高会影响其未来的升值空间,然而在好的题材面前,这个“魔咒”似乎也会让步,但遇到相对不受欢迎的题材,却能使价格更低。虽然唐诗三百首的发行量略大,1300万的发行量,其市场交易均却能升到75元。外国音乐家尽管也是雕刻版,设计的惟妙惟肖,就是由于题材不是大家喜闻乐见的,面值又高,现在仅6元,还在深度打折。
J44M 四运会小型张 vs T89M 簪花仕女图小型张
两者的发行量相差不少,四运会小型张的发行量仅20万,后者103万。市场交易均价对比为 700vs1500。
四运会发行于1979年,仕女图为1984年。显然四运会小型张更少一些,而仕女图的量是其5倍还多,论存世量也该是四运会少得多。但价格偏偏是簪花仕女图高了不少。这也是题材的缘故,簪花仕女图为古代名画题材,具有产品票特性,一直属于热门题材。而体育题材则是相对冷门。何况四运会小型张设计的规格太小,就像一枚大一点的邮票,实在让人爱不起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邮市中邮票发行量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只要量少到一定级别,那么价格一定不会低。如1995年的《桂花》无齿小全张,仅56.7万的量,至今仍550多元的高价。但如果题材和设计也能好一些,那价格能够更高一些。
然而我们必须要清楚邮票的题材和发行量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以近几年发行的新邮为例,有很多题材虽然不错,但发行量太大,又几乎没有消耗,还是很难长起来。而新邮由于发行量都差不多,基本上都在1000万以上,能否升值比拼的就是题材,如: 2010年的富春山居图、2011年的关公、云锦、2012年的福禄寿喜、2013年的中国梦一、2014年的浴马图、元曲、长江、2015年的挥扇仕女图等。而那些题材不好的就只能沦为打折票了。
来源:邮来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