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同一年份、同一题材、同一规格的纪念币标注不同的面额。如1980年发行的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古代摔跤银币和古代射艺银币,两者均为20克银币,但前者标注面额为20元,后者标注却为15元。
● 不同题材、不同规格的纪念币标注相同的面额。如1985年发行的联合国妇女10年纪念银币规格为1/2盎司,面额标注10元;同年发行的西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银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30周年纪念银币规格为1盎司,而面额也标注10元。
第2页 /(共4页)
● 在较大规格纪念币上所标注的面额比小规格纪念币的面额小。这种情况例子较多,如1984年生肖鼠年银币15克面额标注为10元,同年发行的中国杰出历史人物金银纪念币(第1组)4枚银币规格为22克,面额标注为5元。
第3页 /(共4页)
除以上几种规格和面额不对应的例子外,面额标注还有以下几个特例:
● 1982年首次发行熊猫金币,当年所发行的4枚金币均没有标准面额(但正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
● 早期发行的规格为12.7克的熊猫铜币,面额标注方式不是传统的“1元”,而是汉字“壹圆”。
第4页 /(共4页)
● 1983年发行的马可波罗头像2克纪念银币,面额标注为“5角”(不是0.5元),该枚币也是迄今为止面额最小的银币。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为面额标识提供了具体的法理依据。
200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的实施使中国现代贵金属纪念币步入“法制化”轨道。《人民币管理条例》第十八条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可以根据需要发行纪念币。纪念币是具有特定主题的限量发行的人民币,包括普通纪念币和贵金属纪念币。第十九条规定:纪念币的主题、面额、图案、材质、式样、规格、发行数量、发行时间等由中国人民银行确定;中国人民银行应当将纪念币的主题、面额、图案、材质、式样、规格、发行数量、发行时间等予以公告。
自2001年起,中国现代贵金属纪念币的面额实施新的面额标准。
《人民币管理条例》的颁布促进了中国现代贵金属纪念币的进一步规范。从2001年起,中国现代贵金属纪念币开始实行新的面额标准。1盎司金币面额基准为500元人民币,1盎司银币面额为10元,其他规格按照比例增减,具体见下表。
图文转自:中国印钞造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