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届“青山行不尽——唐诗之路艺术展”现场
唐朝的崔颢写道“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其前半句在2020年的年末被引作首届展览的名字。
今天,2022年3月6日,第二届“青山行不尽——唐诗之路艺术展”又至浙江展览馆。据悉,此届展览的参与者重返“浙东唐诗之路”,并延展调研了钱塘江诗路、大运河诗路和瓯江山水诗路等其余三条诗路文化带。
第二届“青山行不尽——唐诗之路艺术展”开幕式现场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浙江省美协主席高世名致辞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省文史研究馆馆长王永昌致辞
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中国美院教授任道斌致辞
青年艺术家代表沈晓明致辞
执行策展人刘呗宁介绍了展览的四个亮点,分别是艺术助力地方建设、打开诗路的国际视野、科技媒体与艺术融合呈现传统文化和“创作集体”的逐渐形成。
展览被分为“舆地”、“洞天”、“山河”三个主题空间,开幕式当天还特设位于二楼的“诗路艺术·数字沉浸式展厅”,参展观众的体验将被不同的展厅叙事氛围引导,带来循序渐进的观展体验。
“舆地”的尽头处是美院附中团队带来的G字型展示空间,沿墙体观看顺路进入内部,观众只觉得别有洞天,由此又与二展厅“洞天”相关联。“洞天”的场所将一改前貌:高耸的石柱,营造出步入庙堂,庄重与威严。
更多“创作集体”也促成了跨媒介的交流与融合,比如杜昕的作品《诗中有山河》,正是一次中国画与多媒体的合作,以中国画的形式插入,借多媒体投影与古人跨越时空“唱和应答”,创造一种尽广大、极精微,高妙而能回归日常传统的大众文化与艺术。
谭彬团队的作品《梦里寻梦》在远处上演。他将奇幻叙事依附于“洞天”这个观念衍生,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征的“洞天科幻”。作品的影像叙事设置了七个时空篇章,在一块太湖石的七个孔穴间反复切换、演进,呈现了“误入“、“缩地“、“委羽“、“探月“、“存思“、“虫漏“、“惊梦“七个主题,思辨地探询时空的边界与可能。继续向前,落入眼前的是田进团队的作品《悬水空观》,作品以天台山为创作灵感,在实体的空间中插入AR叙事的方式,将天台的山水洞天带入展厅、与人交互,观众在“天圆地方”中感受时迷时觉。
第二届“青山行不尽——唐诗之路艺术展”现场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说道:“唐诗在某种意义上就是AR(增强现实)。”
“山河”版块中“《山水:富春江作为方法》山水影像计划”值得留意,据悉,该计划启动自2019年,创作集体多次行走在富春山水之间,展开影像拍摄实践。作品的最终展示并非一味在呈现纪录到的,不同于风光片,旨在把影像写成诗。
展览的“国际视野”譬如贺亮团队的作品《丝路景明》分《海上封舟》、《谧林图》、《凭鉴》、《敖广》四部分来呈现唐诗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之景象。四件作品采用不同的展陈方式来诠释唐诗作品表达的山水、空间、意境,用绘画材料作品与诗、与自己、与世界的对话。展览现场的末尾处的墙面,可见天台山的寒山子的外文翻译与介绍,甚至音乐家马勒《大地之歌》与唐诗相联的资料。
由于末尾是“回到”唐诗,那桌案或许是对“唐诗之路”概念提出者竺岳兵先生等研究者的致敬。现场还设置有体验区,观众可以在展览折页上将刻有元素图案(山川湖海)与意象辞藻的印章印上,创作成图文结合的作品。
第二届“青山行不尽——唐诗之路艺术展”
高世名院长在媒体导览时,指出了唐诗与中国人乃至涉及展览作品的“在地”创作与“美丽中国”建设的联系。据悉,展览前期,参展师生深入现场、下乡采风,诗路沿途的每一处砖瓦隅篱都被记录,使得作品有了更多的地方识别性。这样的创作方式,也是对“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的呼应。中国美术学院在过去的教学实验中,“以乡土为学院”,发起“千村千生”基层服务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完成美丽乡村210多个,策划、设计特色小镇46个,城市美学提升项目280项,建成多个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样板。2021年6月18日,中国美院成立“美丽中国研究院”,以学院的力量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同年9月,院长高世名在以“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的“美丽中国百人论坛2021年会”上发言,指出“‘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是要在新时代的城乡建设中再造一种中国人的风景,复兴一种扎根中国山水文化的自然美学和世界经验。
中国美术学院与浙江省文史研究馆共同打造此平台,宣扬“诗路文化带”,展览更与教育界有关,有浙江省教育厅与杭州市教育局的支持,据悉,接下去的两周时间里会迎来数千名中小学生,展览现场将成为孩子们学习传统文化、接受艺术教育的第二课堂。美院附中师生亦参与了“舆地”版块的创作。
主办方继而向社会发出邀请:
“共同发起#我在唐诗之路读唐诗#话题征集,面向社会大众征集视频、音频、书画等多媒介作品,打造一场全民读唐诗的线上互动。以诗会友,以诗唱和,重走唐诗之路,构成此处与远方,使今日的“唐诗之路”形成与每个人的行走与重读之中,通过“读唐诗”重现中国人诗性心灵的核心现场,让这颗诗歌的种子生根、发芽,延续至未来......”
2020年10月,全省诗路文化带建设暨浙东唐诗之路启动大会上,袁家军书记作出批示:高水平建设诗路文化带是全面展示浙江诗画山水、推进美丽浙江和文化浙江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重要举措,要围绕“诗画”“山水”“佛道”“名人”四大主题,凝练彰显“诗心自在”的文化内涵。郑栅洁省长强调,浙东唐诗之路是诗路文化带的领头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要围绕建成“幸福美好家园、绿色发展高地、健康养生福地、生态旅游目的地”目标,率先启动建设。2021年2月4日,省委书记袁家军在参观第一届“青山行不尽”展览时提出“要立足记录新时代、展现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精心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精心提炼文化符号,精心设计文化载体,高水平创建可看、可听、可体验的‘浙东唐诗之路’,高质量打造一条串联秀美风光、让人魂牵梦绕、展示文化自信的新时代诗画之路”的要求。
展览时间:2022年3月6日(周日)至3月18日(周五)
展览地点:浙江展览馆1、2、3展厅
指导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文史研究馆
联合主办: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杭州市教育局
承办单位:浙江展览馆中国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
策展团队: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
注:文中图片由中国美术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