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来到摸鱼集藏! 登录
首页
>
交流论坛
>
邮票集藏交流论坛
>
锐评:再论小全张溢价销售,是否合理?-摸鱼集藏

锐评:再论小全张溢价销售,是否合理?-摸鱼集藏

发表人资料
管理员
分享
投诉
评分
留言
发新帖
锐评:再论小全张溢价销售,是否合理?-摸鱼集藏

小全张溢价的确自古有之,不妨我们来追溯一下小全张溢价的历史。

1987年10月30日,发行《历代名楼》小全张,面值1.16元,售价1.5元,溢价0.34元,发行量364.1万,获利123.794万元;

1990年9月22日,发行《第十一届亚运会》小全张,面值4.78元,售价7元,溢价2.22元,发行量748.25万,获利1661.115万元。

JT时代发行的小全张不多,仅3种,由于当时的面值较低,发行量也不大,溢价的数额也不高,总体额外利润为1787.509万元,还不如近几年一枚小全张溢价的多。不过那个时代钱也更值钱,那就是另一码事了。

1992年进入编年票时代,小全张销声匿迹了四年,1994年终于发行了第四款小全张《中国古塔》,从次小全张几乎每年都有发行,而且全部都是溢价销售,但溢价的幅度各不相同。

2000年之前的小全张除了1995年的《第43届世乒赛》小全张有标明“售价:700分”外,其他小全张均不标售价。可能考虑到邮局高于面值销售有难度,会有人抱怨和抵制,于是从2000年的《君子兰》小全张开始将售价直接印在边纸之上,从此也将小全张溢价销售的事实坐实。这个传统从2000年开始一致持续到现在,毕竟有售价,邮局不按照面值卖那也是“合情合理”。

其实邮政溢价销售邮品多了去了,各种产品册哪个是面值销售,多一个册子少则加个二三十元,多的加几百元,四方连小型张面值24元,加个册子就敢卖468元,那才是暴利,你又能和谁说理去,但小全张溢价的性质明显和产品册是不同的。

产品册可以选择不买,但小全张则是捆绑销售,只要你预定了全年套票,就得被动接受小全张溢价的事实,反正我溢价了,你奈我何?我是从1978年就这么做的,说起来是个传承,以前还要凑整数,现在几毛钱我都不和你要了,你还不得感激涕零吗!小全张存在于年册中,就算能选择要还是不要,谁又会不要呢,没了这个一年的票就不全了,所以最后还得接受,毕竟100多都花了,谁又在乎这几块钱呢!

邮政正是抓住了集邮者的心理,毕竟多几块谁也不在乎,就这样从1978年开始的割韭菜行为一直持续到今天。有些人可能会说邮政是企业,企业就得创造利润,这很正常。

但邮票发行和一般产品是不同的,这是个国家行为,面值和定价应该更加严谨,并非单纯的企业盈利。如果纯企业盈利行为,恐怕现在很多题材都不会发行,可以完全迎合市场,喜欢什么就发什么,那还能起到什么记录历史的作用呢?那还是国家明信片吗?况且1998年邮电分营之前,邮局可是事业单位,即使这样,之前发行的小全张不也都溢价吗?纵观其他国家和地区,不知道人家的邮票发行是算企业行为还是国家政府行为,小全张都不用溢价销售,为何中国邮政就得溢价呢?

小全张的溢价获利已经持续了44年,但并不说一件事情持续的时间长了就是合理的,就该坚持。那之前邮票面值8分,为什么就不坚持下去了,非得改成1.2元,什么事情都得与时俱进,与当前的社会发展相适应,希望今后邮政在这方面能有所考量。当然关于集邮业务的各种政策不合理的地方还有很多,小全张定价只是其中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而已。

来源邮海浮云

发布时间2021/09/14 15:16:37
浏览次数2
留言信息
将该帖推荐给好友
确认
把我的留言抄送给
的站内信



经营许可证备案号:苏B2-20170460  |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17052759号-1  |  版权所有:南京金网艺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