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5月15日,我国第一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中,“祝融号”火星车经历了9分钟的减速过程,成功软着陆于火星表面,成为了世界上第二个成功软着陆于火星表面的国家,更是史无前例、绝无仅有的在第一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就实施火星车探测的国家!
这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奇迹,为纪念这一伟大创举,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成功”金银纪念币。其中8克金币的正面图案为中国行星探测标识(火星),并刊国名、年号;背面图案为“祝融号”火星车,衬以火星表面环境组合设计,并刊“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成功·天问一号”字样及面额。
火星车是人类发射的在火星表面行驶,并进行考察的一种车辆。“祝融号”火星车承载在火星表面巡视探测等重要使命,为中国打开火星之门,使人们真正进入深空、走近火星。这枚金币主要展现了“祝融号”火星车的风姿全貌,以及它在火星表面进行巡视探测工作的动态定格画面。
火星车探测场景是设计师凭借详细收集的资料,再结合央视播放火星车影像构思出来的,正是凭借着翔实的资料收集与扎实的艺术功底,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祝融号”火星车巡视探测画面与实际的工作场景差距并不大,而且精准把握住了其中几个设计要点。
首先,这个定格画面的抓取非常关键。在火星表面工作期间,“祝融号”火星车按计划开展巡视区环境感知、火星表面移动和科学探测,而火星表面地貌非常复杂,让火星车能够自如地爬坡下坎,就是一大关键。币面展现的场景是月球车在地貌崎岖险恶、空中沙尘满天的火星,从坡上顺畅地爬坡下行后,在火星表面上自如行走的动态瞬间。背景画面是无际的太空,火星表面纹理清晰,地貌信息丰富,车身后留下清晰的行驶印记,这一小步,就是中国航天人的一大步,就像中国的火星探测工程走过的征程,虽然历经艰难,但如此坚定自如!
其次,将“祝融号”火星车的结构样貌,清晰呈现在我们面前。祝融号火星车高约1.85米,总质量约240公斤。整体外形由桅杆、太阳能蝴蝶翼、主动悬架,以及6轮独立驱动总成构成。在金币画面上,“祝融号”火星车的装置设备、太阳翼、天线等机构展开正常到位,显示正在工作状态中。最醒目的是它的桅杆和蝶形四展太阳翼,据了解,火星大气表层光照强度大约是月球表面的三分之一,而火星沙尘沉积影响太阳电池阵发电,为此,研制团队专门针对光照、沙尘等情况,设计了蝶形四展太阳翼,配置了特殊的电池;然后是车身上承载的各种精密设备,包括6大科学仪器:导航与地形相机、多光谱相机、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火星车磁强计、次表面雷达和火星气象站等,这些都是承担探测拍摄任务的重要设备;接下来是火星车能够自如爬坡下坎的关键装置,即它“定制化”的悬架减速自锁装置,并且配备了先进的主动悬架,具有蠕动、抬轮、车体升降等多种运动模式,确保“祝融号”的最大自主导航速度和自主移动距离均有大幅度的提升;最后是非常强大的6轮独立驱动总成,其中每一个轮子都可以独立驱动、独立转向。除前进、后退、四轮转向行驶等功能外,还能够做到蟹行运动能力,实现灵活避障以及大角度爬坡。
此外,从鉴赏角度而言,这枚8克金币的画面设计中,“祝融号”火星车工作场景的情态表现是一大亮点。太阳能蝴蝶翼展开,就像它飞翔的两翼,象征着为中国火星探测工程插上了梦想成真的翅膀,中华民族千年的火星梦终于开始脚踏实地地行动了;六轮驱动滚滚前进,配合车身后的轮动印记,我们仿佛还能听到沙沙作响的声音,在火星表面累积了几亿年的砂砾和火山岩灰上留下坚定而清晰的行走痕迹。画面远景处,火星地平线与我们遥遥相望,似乎近在咫尺,其实远在天边,这种空间感和荒凉感跃然于币间,既交代了空间环境,又渲染了情境氛围。
这枚8克金币的设计语言也非常到位:设计者并没有把“祝融号”火星车正在工作中的场景表现得严肃单调,而是有意地做了艺术化的处理,将场景定格在这一瞬间,“祝融号”所有的仪器在这时就是张开舒展动作中的,用整体流畅舒展的动作状态来加强画面的艺术性和故事性,既艺术浪漫又让人深入其境,仿佛跟随“祝融号”遨游火星。在金币的艺术世界里,或许它的画面和实际工作情况有点不同,但这种新视角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祝融号”火星车则用方正清晰、棱角分明的线条进行主体雕刻,并且特别注重处理好火星车和火星整体环境的关系比例,展现出由近及远的层次空间和反差巨大的科技质感。此外,这枚金币的工艺处理也相当出色,浩瀚太空以镜面表现,火星表面则采用多层次喷砂工艺来细腻刻画。
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最早的火神,是三皇五帝时掌火之官。《礼记》曰:“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这个名字象征着我们的祖先用火照耀大地,带来光明。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寓意着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实现火星着陆,截至8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已圆满完成既定巡视探测任务。截止8月30日,火星车向着陆点以南方向累计行驶1064米。欣赏这枚8克金币,我们仿佛回顾了它走过的这一路,看“祝融”掌火,遨游火星!
(作者:中国金币特约撰稿人 遥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