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写:苏梵
钱币收藏和邮票收藏是全球两大收藏领域,从爱好者角度来看,钱币收藏因其数量、种类更多,从中感受到的趣味或许更大。
严格来说,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钱币收藏才真正走入普通中国人的生活。但是,受当时经济、意识形态等的影响,很多人都还不太看好钱币收藏,其收藏市场一度非常冷情。
但现在,中国的钱币收藏市场已是极为火热。
从贝币、刀币,到铜钱、铜元和银元,以至现在流通的纸币,钱币伴随着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已历数千年。而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也记录着各个朝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金融、商业、文化、科技的发展和变迁。
古钱币被公认为是永不贬值的投资,相关拍卖市场行情不断高起。随着古钱币收藏队伍的不断扩大,近些年来古钱币拍卖市场屡屡传出天价消息。早在2007年的嘉德春拍中,一枚孙中山像背嘉禾壹圆银币金质呈样试铸币最终以616万元的价格成交,创造了当时的古钱币拍卖最高纪录。
在业内人士看来,钱币天地里有不少珍品值得收藏投资。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币、布币等因年代久远,比圆形钱更稀少而价贵;“短命”王朝或农民起义时所铸钱币,如宋钦宗时期的“靖康通宝”和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后所铸“永昌通宝”,因铸量少、流通时间极短而倍显珍贵;存世数量较少的钱币,如唐代叛将史思明占领洛阳后铸造的“得壹元宝”和“顺天通宝”,同样颇得藏家青睐。
另外,用金、银等贵金属,以及白铜等精制而成的宫廷钱币,也是极具收藏价值的珍品。
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的一套行话,亦称“行业暗语”,钱币收藏自然也不例外。行货、行内人、掌眼、皮壳、活拿、输、拿分、臭、提、打眼、漏儿、方、吊、跑道儿、一张等都属钱币收藏的行内暗语。
“行货”一般指“大路货儿”,也指艺术家或工匠为应付市场而批量生产的不精美的艺术品,这与人们日常生活中通常听到的类似“电子产品行货”之意相差甚远。
“行里人”指专业从事人民币收藏的人员。
“掌眼”是指水平一般的人购买收藏品时,邀请高明的人替自己把握一下尺度,以免在鉴定上有什么闪失,“还请帮忙掌掌眼”也是藏友虚心请教的话语。
“皮壳”指古玩在历史长河中所受熏染,而呈现在外表上的历史痕迹。
“活拿”是指谈好价格,只能多卖钱,不能少卖钱,当时不付款,即必须保底,言必有信。
“输”指亏本。
“拿分”也叫“快货儿”,指币商收购的钱币,能获得较高的利润。
“臭”指本来比较好的东西,放久了或旧了卖不出去的东西。
“提”指币商人对帮助自己卖货的人的提成。
“打眼”指判断有误,买了假货。
“漏儿”指币商购买钱币时,卖主不懂,好东西未被重视,行市也不明,因而拣了便宜。买东西的人是“捡漏儿”,卖东西的人是卖漏了。
“吊”指古代制钱一千枚为一吊,现指千元。
“跑道儿”指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