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了解,集邮界一些人士曾经多次呼吁建议设立中国集邮节。依笔者的愚见,根本就没有设立中国集邮节的任何必要。
我国的集邮事业由于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处于严重滑坡的状态,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志就是集邮队伍的持续大幅度萎缩,并且年龄结构呈现日益老化的格局。
我国曾经先后成功地举办了多次亚洲及世界邮展,客观地讲,对集邮事业的发展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推动,充其量就是热闹了一下,拿了个以前没有拿过的奖,谨此而已。
笔者以为,建议设立什么中国集邮节,虚的成份更大一些,是在作秀,它对于集邮事业的发展与推动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当务之急的工作是什么呢?
就是解决编年邮票长期大面积深幅打折的问题,这个关系到广大集邮者切身利益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地解决,任何花架子的举动都是无济于事的,而设立中国集邮节的建议也就没有什么突出性的价值了。
虽然最近两年以来邮票出现了持续性的上涨,中高档JT票的涨势更为明显,但是邮票打折的问题依旧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使其拥有者的基本利益受到不是一般程度的影响,这就在较大程度上挫伤了广大集邮者的积极性,从而导致集邮队伍的连续下滑。
邮票不仅承载着有价证券的功能,更是负有邮资凭证的功能,这两个基本问题在各自的领域都没有得以表现出来;前者是财富缩水的代名词,而后者则是在流通环节受到使用的限制,两者的有机结合,使其应有的功能被严重弱化,将一大批原本的集邮者驱散,而后来者更是不敢越雷池一步。
集邮事业的滑坡也就再正常不过了。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人们变得越来越务实,无正常回报的事情,是没有任何吸引力的,集邮队伍的日益萎缩就是非常真实的写照,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只能去适应这个市场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新变化,而不能本末倒置,要求市场去适应我们。
在中国设立一个节日,并非易事,不是一拍脑袋提个建议或是呼吁一下就可以了,它有着极其严格的程序。
目前我国被定为法定节日的几个节日,一是因为有着悠久的历史且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如春节),另一种则是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日子被定为节日(如国庆节),其它的日子如果被定为节日,只有得到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或者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批准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如教师节),否则仅仅是民间的行为,其影响力也就不足为奇了。
由此可以看出,设立中国集邮节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而变成现实几乎是根本不可能的;别的不说,集邮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在社会上几乎是微不足道的,根本没有设立集邮节的任何必要,因为比它影响力更为重大的活动不是也没有得到批准吗?
没有设立中国集邮节的必要,也就不可能发行什么中国集邮节邮票;国家邮政局和中国邮政集团发行了许多重大事件或重大活动的邮票,哪个事件与活动本身,不远远超过集邮活动呢?
我们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与视野去观察这个世界,而不要仅仅在集邮活动这个小圈子内,去认识自己,好像自己比谁都重要,否则只能充当井底之蛙的角色,被迅速发展的这个时代所淘汰。
编年邮票中的绝大多数品种都处于破发的状态,呈现出非常典型的大面积、大幅度、长时间的运行态势。
最近刚刚发行的“吴冠中作品选”邮票面值9.6元,市场成交价只有6元;2019年发行的新邮也是大面积大幅度打折,在此之前发行的邮票更是如此,就是面值为1.2元的单枚邮票都未能幸免,市场参考价不足0.7元,集邮者饱受煎熬。
解决新邮普遍打折的问题,似乎比什么问题都要重要、都要迫切、都要关键。
内容来源聚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