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印客美学
上次小印和大家聊完了“新艺术运动”后,立马有粉丝在后台留言,说想看看工艺美术运动与威廉莫里斯。

宠粉的小印当然会满足大家的求知欲~
很多人说,这种风格直男根本get不到,哈哈哈哈其实这是句玩笑话。但是,确实了解完这场艺术运动后,你的审美水平,会大大提升哦!
那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工艺美术运动,以及这两场让人傻傻分不清楚的艺术运动到底有啥区别。
01 反直男审美的“小清新运动”
现在的时尚风潮中,是不是经常能看到以下风格的包包和服饰?
其实这类花纹的装饰品和服饰早在上个世纪就流行开来了——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人物莫里斯,可以说算得上是“小清新”的鼻祖!

“遵循自然,学习古代,创造自己的艺术”,这里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34-1896)的信条。他主张回归自然,常常在设计中加入花、叶、鸟等自然界元素。
就连染色方法也相当自然——提取植物色素进行染色。
他设计的纹样错落有致,大都以S型、菱形、倾斜样式构图;或弯曲,或旋转,或翻滚。
《石榴》——对角构图,斜线结构。



《茛苕叶》——S形,硕大的叶子像被一阵风吹过在晃动,颜色的深浅让画面有了纵深的立体感。这类图案受到古希腊建筑中茛苕叶的影响。




《格子水仙》——对角结构,窗格上水仙在恣意伸展。

《偷草莓的贼》——翻转结构,喜鹊昂着头、张着嘴在偷吃树上的草莓。


莫里斯从大自然中取材的纹样不仅传承了西方传统建筑中的美术元素,也受到东方艺术的影响,比如中国古代的植物纹样以及日本的浮世绘(关于这部分内容可以参考上次小印关于“新艺术运动”的文章)。

花纹图案似乎说不出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将图案和实物做一个对比,也许可以很直观get此类花纹的设计之精巧,纹路之清晰。




威廉·莫里斯设计的花纹直到今天依然作为流行元素应用于各类商品中。不仅仅是设计之初广泛应用的壁纸、地毯和挂毯等。
现如今也见于杯子、衣服、书包和鞋子等日常消费品中。


工艺美术运动的先锋威廉·莫里斯主张:践行手工技艺,反对大机械生产;反对维多利亚风格的繁琐、夸张与矫饰,认为美的基础是实用性;主张回归自然,从自然界的动植物中获得灵感。
文艺复兴之后艺术家开始走上精英主义道路,文艺复兴之前,艺术家也是能工巧匠,他们以动手为乐。
莫里斯秉持着后者理念,主张艺术为人民服务,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

他不喜维多利亚风格的繁琐建筑,自己动手造了一栋房子——举世闻名的“红屋”(Red House):哥特式的房顶,红砖堆砌的外墙,不加任何多余的修饰,接近自然,田园风扑面而来。成为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的典型作品。

02 新艺术运动vs工艺美术运动 傻傻分不清?
小印之前讲过新艺术运动,但还有很多朋友傻傻分不清楚两者区别,这次小印要敲黑板啦!

两个运动时间接近。19世纪50年代,刚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兴起了工艺美术运动。

1851年,第一届工业博览会在英国水晶宫里举办,展示工业革命的成果。

工业革命是人类向前跨越的一大步,可偏偏有人喜欢唱反调,说这些工业化大机器制造的都是次品,上不了台面。

似乎好像真是那么回事儿……
其中带头唱反调的就是莫里斯和拉斯金。
作为手工技艺的“守护神”,他们自己搞了一个“工艺美术展览协会”,展示自己的手工艺作品。
“工艺美术运动”(The Arts & Crafts Movement)的名字就这样出现了。工艺美术运动后期,一群深受莫里斯影响的人又兴起了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兴起于19世纪80年代的比利时。在20世纪的美国和欧洲大陆达到顶峰。
“新艺术”的名字取自设计师沙穆尔·宾(Samuel Bing)开设的一家商店——新艺术之家。

从他们各自的理念上看,工艺美术运动主张“美和技术结合”。
实用性和美感并存,反对维多利亚风格时期的矫揉造作,主张剔除无实用价值的繁缛设计。
比如他们非常崇尚早期陶瓷界的韦奇伍德(Wedgwood,1730-1795)——英国陶瓷之父(达尔文的外祖父)。其设计的陶瓷实用且美观,瓶身饰以雕花,简洁大方。


是不是看到了极简风的影子?这还只是预热。

新艺术运动的作品才更亮人眼球,它主张“美与理念”并存。实用、漂亮、惊艳、自然……一个都不能少。
比如加莱的“语意玻璃”。俨然大自然的搬运工,翻滚的浪花和汹涌的波涛将一望无际的大海推向你的面前,富有动态美,让人看起来也激情澎湃。

又或者植入枝叶花朵,墨绿的视觉效果将你带入原宿森林,回归静谧。

草绿、蛋黄、深褐……色彩纷繁却不复杂。
由此可见,新艺术运动要的是那种感觉——设计品是观念的载体,情感的传达,宇宙的探索!
哥设计的不是玻璃,是野鸭湖畔——

是静谧荷塘——


当然,他们也是注重实用功能的!
至于后期发展成了什么样?可参考现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各类作品,它们几乎逃不脱新艺术运动的影响。
从生产方式上看。工艺美术运动的人颇具匠人精神!他们提倡手工艺制作,大机器生产带来的粗制滥造、毫无美感的产品根本入不了他们的法眼。
莫里斯的MMF公司就践行着学徒制和工会系统。

但新艺术运动才是“诚会玩儿”的那个。他们以宽容的态度接纳现代机器,认为美不是机器,但机器可以为美服务,能够更理智地看待社会发展潮流与趋势。
他们知道如何与钢铁水泥、工业城市打交道,又不忘复归自然。

鬼神头像造型,几分神秘气息,不规则的曲线,贝壳的扇形结构。

工艺美术运动主张艺术为人民服务。但手工艺品费时费力,价格高昂,并没有进入普通大众的生活。
新艺术运动因为对现代工业产品持友好态度,所以他们设计的有机体和抽象形态结合的作品也真正面向市场,提高了大众的审美。

曲线、雕花、镂空,柔和浪漫。
工艺美术运动反社会潮流而行,追寻中世纪设计风格,是一阵复古思潮。历史不能倒退,不久工艺美术运动也就偃旗息鼓了。

而新艺术运动虽不羁、叛逆,设计大胆、自由、流畅、夸张,完全摒弃传统风格,但它接纳新事物,顺应历史潮流呀!还扣响了现代艺术的大门。


“鞭状”线条为其设计特色,蔓延的花茎,美观、结实、有韧性,充满现代气息。
03 珠宝上位与女性崛起?
工艺美术运动改变了主流审美,解放了审美思想。
虽然它很快平息下去,但他们的设计风格和理念流行至今,影响远远超出了设计领域,波及社会运动、女性地位、阶级壁垒等多个方面。
不得不提的就是,工艺美术运动中非常突出的、“男女通吃”的珠宝……

维多利亚风格珠宝设计繁琐,雍容华贵,色彩单一,以静态的单一线条为主。它端庄典雅,是贵族的专属,我等普罗大众只可远观。
刻板又守旧的风格怎能束缚拥有自由灵魂的我们?

而两个运动时期的珠宝则打破审美的阶级壁垒,跳脱了贵族构筑的审美框架,从自然中寻找灵感,以各类动物昆虫,如蜻蜓、蝴蝶、孔雀、花鸟等为设计元素。

它们色彩鲜艳丰富,曲线为主,灵动活泼。更美丽的一点在于,它是为普通消费者服务的!
维多利亚时期的珠宝喜欢采用钻石和各类宝石。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没点儿内功怎么能受得了分量这么足的宝钻们?


两个运动设计的珠宝很少使用贵金属,多用珍珠,石头,常常采用色彩艳丽的珐琅装饰强化效果。怎么戴怎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