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我收集的一枚包裹单,1979年3月11日,由“四川富顺·琵琶”寄重庆(图一)。
关于这个“琵琶镇”地名的由来(图二),有资料是这样描述的,在四川省富顺县东南部,有一个美女山的地方,山的下方有一块自然形成良田,型似琵琶,田埂如琴弦,状似美女弹琵琶,故名琵琶村。1949年为琵琶乡,1958年改琵琶公社,1984年复名琵琶乡。1995年杜快乡并入置琵琶镇。
无独有偶,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也有一个叫“琵琶镇”的地名。相传,在三国时,蜀汉景耀年间,蜀汉名将姜维统兵北伐中原,收复西川。过阴平,经秋坪寺,天雨阻行,暂住此地。一日,登山拜佛,观其岷山,形若琵琶,故改“秋坪寺”为“琵琶寺”。至此,琵琶寺之名一直延用至今,琵琶镇也因此而得名。
介绍完琵琶镇地名的由来,再说说“琵琶”这个乐器的历史(图三)
琵琶又称“批把”,最早见于史载的是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意即枇把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弹出称做“批”,向后挑进称做“把”;根据它演奏的特点而命名为“批把”。在古代,敲、击、弹、奏都称为鼓。当时的游牧人骑在马上好弹琵琶,因此为“马上所鼓也”。大约在魏晋时期,正式称为“琵琶”。
琵琶有十二种定弦法,常用定弦为 A、d、e、a 。六相二十八品的琵琶音域 A-g3。右手有弹、挑、夹弹、滚、双弹、双挑、分、勾、抹,摭、扣、拂、扫,轮、半轮等指法,左手有揉、吟、带起、捺打、虚按、绞弦、泛音、推、挽、绰、注等技巧。可演奏多种和音、和弦。广泛应用于民族乐队和多种地方戏曲、曲艺伴奏。著名乐曲有《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浔阳月夜》、《阳春白雪》、《月儿高》,《春雨》,《彝族舞曲》、《昭君出塞》,《春江花月夜》,《大浪淘沙》,《赶花会》,《飞花点翠》,《天鹅》,《狼牙山五壮士》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等。
下面再简述一点“琵琶”衍生出来的相关邮票,这就会让我们马上联想到白居易、唐诗和他的作品《琵琶行》及《长恨歌》。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图四)。
《唐诗三百首》特种邮票发行于2009年9月13日,全套邮票为6枚(图五),
选取了唐诗中最典型的6种体裁,其中,《琵琶行》(图六)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时白居易45岁,任江州司马。浔阳,为长江流经江西省九江北的一段。在送客船上,偶然听得琵琶声,于是邀请琵琶女演奏,在和琵琶女的对话中,白居易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觉得他两人的命运相同,写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惊人诗句,并为之泪湿青衫。邮票画面远处是一丛丛芦苇,画面中心是一个斜放的琵琶形,虚实结合的琵琶轮廓中有《琵琶行》全诗的微缩文字以及渐隐渐现的琵琶女斜抱着琵琶,孤独中带着悲伤,标出了诗中的意境以及白居易当时的心情。
2015年11月12日,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诗词歌赋》特种邮票,其中,第三枚邮票图案中的前景是作者白居易。《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图七)。
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在创作中,白居易打破了他写讽喻诗所坚持的“其事核而实”、“不为文而作”的规则,在叙事过程中一再使用想象和虚构手法,情、景、理的完美结合结构,浓烈的抒情贯穿于叙事的全过程,语言方面,音节和谐,句式骈散结合,并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及其作用,使得全诗风情摇曳,生动流转,极富艺术感染力。
2020年9月28日,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邮政发行《中国古典诗词--唐诗》邮票一套4枚,小型张一枚。
小型张选择的是白居易的七律——《江楼夕望招客》(图八):“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这本是邀请朋友聚会饮酒的请帖,才华横溢的诗人把酒楼附近的景色描写得如此精彩,已经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了。
从一枚“琵琶镇”地名的由来,说到“琵琶”这个乐器产生历史,再结合琵琶的诗词歌赋,又从邮票上了解的唐代大诗人之一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