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09年1月4日出生在法国一个贫苦的马具匠家里,一个名叫布莱尔的孩子出生了。在他3岁时玩弄小刀不慎失手,刺伤了一只眼睛,不久又感染另一只眼睛,以致双目失明。
然而这个孩子的父母没有放弃对这个盲孩子的培养。父亲在木板上用钉子组成字母,教他认字,后来又送他去读书。1819年,布莱尔被送进巴黎皇家盲人学校。那时,盲生的课本是用放大的凸版普通字母印刷而成,又重又笨,摸起来很慢,书写更困难,而且课本的数量很少,大部分课程还得依靠口授。
1821年的一天,学校校长请来退休海军军官查尔斯·巴比埃,给学生们讲授和示范一种“发音”法,这是一种“夜间书写”符号,用两行各6个凸点符号表示音标,是专为夜间作战时传递命令和加强联络而创造的。年仅12岁的布莱尔得到了启发,他激动地对巴比埃说:“以凸点代替线条的方法肯定可以创造新的盲文……”。
此后布莱尔专心致志地研究这种盲文。1824年,刚满15岁的布莱尔拟订了以不同方式排列的6点方案:6个凸点,加上空白,共有64个变化,形成了一套有规律可循的法语字母方案。1829年,布莱尔在原方案基础上加入数学符号和音乐符号,1837年正式定稿。次年,世界上第一本布莱尔盲文读物出版了。
在邮票的印刷中,盲文虽然并不普遍,但也并不罕见。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发行过包含有盲文的邮票,然而大部分是象征性的。比如我国1985年3月15日发行的T.105《中国残疾人》附捐邮票中的第一枚,邮票主图即为平面的盲文,然而用手指是触摸不出来的。
真正的盲文邮票是中国邮政于2008年发行的2008-22《北京2008年残奥会》一套两枚,邮票上出现了“北京2008年残奥会”盲文拼音文字。盲文字母用无色透明UV(紫外光线)油墨印制,凸起的圆点既能看到又能摸到,是名副其实的邮票盲文。
2016年发行的2016-8《全民阅读》也采用了同样的工艺。盲文的发明,让盲人也可以加入到阅读的行列,令“全民阅读”的主题更加名副其实。
来源 中国集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