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19年下半年,邮票有一波比较像样的行情,主要原因是因为公布了2019年的发行量。大部分的发行量在700多万,已经13年没有见过这么低的发行量了,以前基本上动不动全都是上千万的发行量。
19年邮票年册在年初的时候,成交价还是在面值之上,现在又基本上沦为打9折了。
2018年的全年折扣为5.9折;
2017年为5.3折;
2017年为5.5折。
2019年的减量还是带来了短暂的光明,虽然现在又恢复到打折状态,但总体折扣幅度比历年有所减少明显。相对比一下,19年的情况已经是值得好好庆贺了,所以发行量是决定价格的一个非常大的因素。
2020年,发行量将进一步缩减,这在已经发行的几张小版张、小型张的价格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以前新票型张出来之后,价格基本上是在面值上下波动。20年发行的“红楼梦四”“集邮联八大”和“故宫二”小型张就是一个缩影,它们现在的市场成交价都是在10元以上,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那么是不是2020年邮票发行量大为缩减后,邮市会起死回生吗?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统计:
80年代集邮爱好者人数千万人,在册注册会员1000多万人;
90年代集邮爱好者人1800万人,在册注册会员500多万人;
据2004年全国集邮联有关部门统计的数字,目前在册的会员总数为220万,比2002年公布的会员总数330万人减少了110万。
在1998年年初的时候,我多次接到集邮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咨询我是否继续预订年票,我从来没有享受过这种VIP的服务。
这几年的集邮人数是多少人?我搜索不到数据,但从有据可查的数字来看,集邮人数的下跌是断崖式的。20年间缩水差不多五分之四。
剩下仍然在坚持集邮的朋友,估计都是老前辈了。"老龄化"的集邮队伍随着时间的流逝,人数会越来越少。
如果从集邮发行数量跟集邮人数的数据做对比,这完全是翘翘板模式。
邮票发行量从1000万降到700万,大概只减少了1/4;
集邮人数从1000万降到200万,减少了4/5;
所以这不是平衡模式,长期来看,邮票继续下跌是可预期的。
最最关键一点,邮票现在完全不能消耗,以前还可以拿去寄寄信,现在邮局都不收了。
个人觉得邮票最终像磁卡一样,随风飘逝,剩下的只是记忆的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