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票
“区票”这个概念在集邮界流传广布已久,虽是严谨学术之外的一个俗称,但几十年来深深植根于集邮人的言说与文字中。然在主编《中国集邮史(1878—2018)》过程中,这一哪怕是“俗称”的概念,也全然颠覆了,在谓之以不准确不科学的审改意见后,而做了也是颠覆性的修正。
新概念与旧俗称的区别
俗称的“区票”指从1930年到1950年期间“解放区”邮政发行的邮票;新概念是“解放区”邮票专指:1946年开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所解放的区域其交通和邮政部门发行的邮票。这是限定时段的狭义概念,而不是跨越各历史时期的广义概念。
那么,从1930年到1950年这个时段人民政权发行的邮票,又该如何总体称谓?按新概念,则更正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发行的邮票”。这是一个广义的替代集邮界俗称“区票”的新的概念。
那么,在21个年头中所发行的“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发行的邮票”,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表述又是怎样?
1930年至1937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瑞金苏维埃中央政府为中心的各革命根据地交通和邮政部门发行的邮票,称为“苏维埃革命根据地区域发行的邮票”,简称“苏区票”。
1931年至1945年,特别是1937年至1945年,全民族抗战期间,以延安边区政府为中心的各敌后根据地交通和邮政部门发行的邮票,称为“抗日边区革命根据地区域发行的邮票”,简称“边区票”。
从1946年开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所解放的区域”交通和邮政部门发行的邮票,专称为“解放区邮票”。
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直到1950年相继解放和已解放地区,继续以解放区邮政名义发行的邮票,虽为数不多,依然称为“解放区邮票”,并由此过渡到中华人民邮政和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新中国邮票中。
上述关于“区票”概念,有了广义的和狭义的、宏观的和具体的新提法。虽然文字为多,但表达得更科学更准确更严谨。在《中国集邮史(1878—2018)》中的这一重要修正,以及从篇章结构到文字表达的重新撰述,是一个新概念的首度提出。
那么,这个与集邮界多年来表述不大一致的新提法,要否遵循?这就要从其由来说起了。
编纂集邮史涉及中国近现代和当代历史。无疑,要归于中国历史表述的规范中。因这部集邮史终审不在集邮界,而由中共党史文献研究以及宣传的权威部门定夺,规范便由此而定。当然,这不仅在集邮的专门表述上,还在历史的划分与表述上。书稿几次审定,都提出一个重要原则,即中国集邮史要与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的表述相一致。这就确定了对待和表达中国集邮历史的一个原则和站位。
正因如此,才有了取消1930年到1950年关于“区票”的一个集邮的重要篇章结构,而纳入党史和国史历史分期的规范表述中。集邮界曾有过的某些本就有争议的诸如关于新民主主义时期邮票的提法,当也属不确之论。
正因如此,才有了“苏区票”“边区票”“解放区票”的具体概念和提法。这些概念,有的与集邮界多年称谓一致,有的则大相径庭。在集邮这一历史阶段表达中,我们遵循与党史国史一致的原则,不吝文字之长,确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发行的邮票”的新概念,代替了过去“解放区邮票”概念。
这些新的提法,虽与集邮界约定俗成的说辞有异,但更准确表达了历史“真相”。在今后集邮学术研究中应深入探讨运用。集邮不可脱离社会、时代、历史;因此,表述集邮的发展不可能也不应当脱离中国历史的科学规范而另行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