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邮政大力宣传“减量”光环照耀下,并没有如邮政所愿的逆势反转,反而随波逐流的,邮票价格彻底放飞自我。
2018年发行的邮票打折已经成为常态,就连邮政大肆宣传的《戊戌年》套票,小本等都已经趋近面值(大版也就130+了),这或许让很多人吃惊不应。
但是小编想说,这有神马好惊讶的?谁规定了邮票就能保值,增值的?并且说实话,邮票打折并不是一无是处,可以随心所欲的买买买了。
在去年邮政减量消息传递出来之时,小编就说:减量不但不能挽救市场,反而会加速邮票市场恶化(传送门:减量真的能“救”邮政吗?)。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在这40年中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属实我们走的很快,导致我们可能忘记我们最开始,出发的原点。
“邮票”今天在百度上的解释还是“供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是邮资凭证,而不是收藏品,更不是炒作。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假如连最基本都邮资凭证都实现不了,哪里还有收藏价值?炒作更是南柯一梦,到头来一场空。
我们可以纵观中国从1878年以来的140年邮票发行史,其中正常发行的邮票,其中大家比较津津乐道的,比如说《庚申年》(80猴),《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还有众多“文票”,哪一套是靠“减量”减出来的?哪一套是控制市场零售量产生的?
文票就不多说了,那时候谁敢动这脑筋啊!批斗不死你。而《庚申年》和《梅兰芳舞台艺术》还是当年的滞销品种,窗口根本卖不动(传送门:&)。
在今天物资丰富的今天,邮政单纯依靠“减量”来缓解市场压力是根本不可能的,并且还会适得其反的造成更多的人因为购买不到,离开集邮。
不忘初心,才能砥砺奋进,邮票能有今天这个样子,大量打折票,假票横行,不仅伤了市场,更导致大量国有资产损失。
目前这样已非一日之寒,希望领导们能够好好考虑,不要简单拍脑袋决定,拍完脑袋决定,拍屁股就该走人了。
来源:8090集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