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 2019年大盘发行存量市场运行状况
2019年大盘发行存量(简称2018年大盘),特指中国人民银行从1979年至2018年发行的现代贵金属币的集合。2018年大盘的2019年市场运行状况统计数据见附表4-1。
一、整体运行状况
(一)市场总存量
按照实铸实售量计算的2018年大盘市场总存量的统计数据见表4-1。
如表4-1所示,2018年大盘市场总存量共计:
1.项目446个,币种2289种。
2.总数量12,557.38万枚(公告量18,216.74万枚),其中投资币占比54.71%,纪念币占比45.29%。
3.总重量11,067.05万盎司(公告量15,552.82万盎司),其中投资币占比47.32%,纪念币占比52.68%。
(二)市场交易价格
2018年大盘的2019年整体市场交易价格统计数据见图4-1。
如图4-1所示:
1.2018年大盘市场价总值1,535.07亿元,与2019年中期和2018年底相比分别增加115.35亿元和132.74亿元,上涨幅度分别为8.12%和9.47%。
2.在市场交易价格的变化中,上涨币种951种,市场价总值增加187.95亿元,涨幅20.46%;下跌币种1,338种,市场价总值减少55.21亿元,降幅11.41%。从币种数量看,下跌币种数大于上涨币种数,但在市场价总值的变化中,上涨的总动能已经大于下跌的总动能。
3.2018年大盘市场交易价格的走势是当前我国金币市场经过长达8年调整后出现的新动向。
二、价格变化动因
(一)内涵两大价值变化
按现代贵金属币内涵的贵金属价值和货币溢价值两大因素进行分类的统计数据见图4-2。
如图4-2所示:
2019年与2018年相比,市场价总值增加132.74亿元,其中贵金属价值变化的贡献为205.88亿元,贡献的权重为155.10%;货币溢价值变化的贡献为负73,14亿元,贡献的权重为负55.10%。
(二)不同“料价比”币种的作用
在2018年大盘中,币种的贵金属变动成本溢价率(简称“料价比”)分布数据见附表4-2,其中的简化统计数据见表4-2。
如表4-2所示:
1.在“料价比”小于等于1.25的区间内,尽管其内部的币种涨跌互现,但在这个区间内的682个币种中,2019年与2018年相比市场价总值整体上升160.47亿元,涨幅17.71%。
2.在“料价比”大于1.25小于等于500的区间内,尽管其内部的币种涨跌互现,但在这个区间内的1,661个币种中,2019年与2018年相比市场价总值整体减少27.73亿元,跌幅5.59%。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到:
1.在2019年中,引发2018年大盘价格上涨的最重要因素是贵金属特别是黄金价格的上涨。
2.在贵金属特别是黄金价格上涨带动下,货币溢价值没有跟随上涨,而是出现反向运动,“料价比”整体下降。
3.贵金属价格特别是黄金价格变化带动市场价总值提升的运行机理主要是:首先引发“料价比”较低币种的市场交易价格整体跟随上涨,而“料价比”较高币种的市场交易价格继续回调。
4.通过附表4-2可以清晰看到2018年大盘“料价比”的分布状况。
三、价格变化的内部结构
2018年大盘市场交易价格变化的内部结构统计数据见附表4-3。
(一)投资币
2018年大盘投资币的市场价格变化见图4-3。
如图4-3所示:
1.在2019年中,2018年大盘投资币市场交易价格整体上涨16.68%,其中投资金币上涨19.13%,投资银币下跌3.85%。
2.数据显示,在黄金价格大幅上涨带动下,投资金币的市场交易价格同步大幅上涨。投资金币价格上涨是推动2018年大盘上涨的最重要动力。
3.在2019年中虽然白银价格也有一定幅度上涨,但由于银币的“料价比”相对较高,因此白银价格的上涨尚未激发投资银币市场交易价格的整体上涨。
(二)纪念币
如附表4-3所示,在2019年中2018年大盘纪念币整体录得1.76%的微幅上涨。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细分板块的市场交易价格变化状况如下:
1.按贵金属材质分类
按不同贵金属材质板块分类的市场交易价格变化见图4-4。
如图4-4所示,在这个分类体系内:
(1)在钯金价格大幅上涨带动下,钯币的上涨幅度高达53.78%,是在这个分类体系中上涨幅度最大的板块。
(2)金币和铂币的市场交易价格分别上涨6.80%和2.00%。
(3)纪念银币和双金属币的市场交易价格分别下跌7.32%和2.57%。
2.按币种重量规格分类
按币种不同重量规格分类的市场交易价格变化见图4-5。
如图4-5所示:
在这个分类体系内,只有特大规格币种的市场交易价格录得下跌,其它重量规格币种的市场交易价格均录得小幅上涨。
(说明:特大规格币种是指贵金属含量大于等于5000克的币种;大规格币种是指贵金属含量小于5000克,大于等于1000克的币种;中等规格币种是指贵金属含量小于1000克,大于等于100克的币种;一般规格币种是指贵金属含量小于100克,大于等于1/10盎司的币种;小规格币种是指贵金属含量小于1/10盎司的币种。)
3.大中规格金币板块
大中规格金币板块的市场交易价格变化见图4-6。
在大中规格金币板块中,如图4-6所示:
(1)佛教题材大规格和中等规格金币的市场交易价格均录得大幅度上涨,幅度分别为20.80%和19.31%。这两类币种的市场交易价格走势已经成为2019年金币市场中的一道风景,受到市场普遍关注。
(2)生肖币中等规格金币的市场交易价格也录得小幅上涨。
(3)在金价上涨和佛教题材大中规格金币价格上涨带动下,大中规格金币的市场交易价格也整体录得上涨。
3.其它典型板块或币种
其它典型板块或币种的市场交易价格变化见图4-7。
在其它典型板块或币种中,如图4-7所示:
(1)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8克猴年金币的市场交易价格继续上窜。
(2)在老精稀和新精品板块中,老精稀板块的市场交易价格继续
下行3.05%,而新精品板块的市场交易价格上升6.44%。
(3)目前福字币已经成为金币市场中的一个热点板块,在2019年中这个板块的市场交易价格录得下跌15.55%。
(说明:关于老精稀和新精品板块的统计方法详见2018年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发行的《中国现代贵金属币文化艺术价值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四、投资价值评价指标
评价投资价值的指标分为直接指标和相对指标。
(一)直接指标
评价2018年大盘投资价值的直接指标见图4-8。
如图4-8所示:
2018年大盘的整体平均“料价比”为1.247,与2018年相比下降8.84%。
(二)相对指标
评价2018年大盘投资价值的相对指标见图4-9。
如图4-9所示:
2018年大盘的投资价值跑赢来了CPI,但没有跑赢存款率和货币贬值速度,这两项指标与2018年相比分别下降2.41%和1.39%。
五、币种市场交易活跃度
2018年大盘币种市场交易活跃度的统计数据见图4-10。
如图4-10所示:
在2018年大盘中,成交顺畅的币种1001种,与2018年相比下降6.80%:成交不畅的币种1002种,与2018年相比上升4.27%;成交困难的币种286种,与2018年相比上升12.60%。
六、料价币
在当前的金币市场中,整体仍处于弱势,有不少币种的市场交易价格紧随贵金属价格的变化而波动,这些币种被不少市场人士称为“料价币”。如何定量分析这些被市场人士称为料价的币种,经过与一些市场专家反复讨论,取得了大致一直意见:
(一)由于投资币市场交易价格本身的主要特性就是与贵金属价格密切关联,因此不列入“料价币”的研究范围。
(二)在纪念币中,为了区分不同币种溢价水平的规律和特性,将它们分为“金铂钯双金属币”和“银币”两大类。目前暂定“金铂钯双金属币”的“料价币”标准为“料价比”小于等于1.10的币种;“银币”的“料价币”标准为“料价比”小于等于2.50的币种。这种划分界限仅是为进行定量研究提供一个数据计算标准,在市场实际中参与者完全可以有不同的认识和把控尺度。
根据上述标准统计的数据见表4-3。
如表4-3所示:
(一)在2018年大盘纪念币的“金铂钯双金属币”板块中,“料价比”小于等于1.10的币种共有294种,在币种总数中占比34.48%,在总重量中的占比61.92%,在市场价总值中的占比47.10%。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板块全部币种发行时的零售价贵金属成本溢价率(L/BB值)为1.70。
(二)在2018年大盘纪念币的“银币”板块中,“料价比”小于等于2.50的币种共有327种,在币种总数中占比29.07%,在总重量中的占比55.25%,在市场价总值中的占比31.00%。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板块全部币种发行时的零售价贵金属成本溢价率(L/BB值)为3.28。
七、本章小结
(一)在2019年中,2018年大盘市场价总值录得1,535.07亿元,与2019年中期和2018年底相比分别增长8.12%和9.47%。在包括发行增量的情况下,这是从2011年8月金币市场开始出现调整以来首次出现的市场价总值接近2011年的市场价总值。2018年大盘在2019年发生的这种变化,应该说是我国金币市场出现的一种积极信号。
(二)分析观察2018年大盘市场交易价格上涨的原因,最重要的因素是贵金属特别是黄金价格的大幅上涨。其中投资金币市场交易价格紧随黄金价格变化而提高,是拉动2018年大盘市场价格上涨的最重要因素。2019年,我国现代贵金属币市场交易价格与贵金属价格的整体关联度已达79.87%。数据表明贵金属特别是黄金是我国金币市场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现代贵金属币的最突出特色之一。目前黄金价格已经步入震荡上升通道,这种外部环境将助推我国金币市场逐步走出深度调整周期。
(三)分析观察2018年大盘市场价格的变化,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虽然2018年大盘市场交易价格整体上涨,但其内部涨跌互现。其中最明显的动向是“料价比”较低的币种在贵金属价格上行带动下市场交易价格普遍出现上涨,而“料价比”较高的币种市场交易价格继续下行探底,例如各种银币板块和受到市场普遍关注的“老精稀板块”就是市场交易价格继续下行的典型代表。在资本关注下,2019年也出现了一些热点板块或币种,例如佛教题材大中规格金币和8克猴年金币。尽管2018年大盘涨跌互现,但是数据显示,上涨的总动能已经大于下跌的总动能,这是2018年大盘市场交易价格变化的最突出特点之一。
2.由于2018年大盘市场交易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因是贵金属特别是黄金价格上升,因此现代贵金属币的“料价比”与2018年相比下降8.84%。数据表明,在当前金币市场的内外环境下,我国金币市场的总需求尚未发生明显改变,仍有大量资金和人员撤退离场,完全恢复市场信心尚需时日。2018年大盘市场交易价格变化的这个特点,已经揭示出当前我国金币市场面临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是:在借助外力的同时如何真正催生内在动力,逐步促使金币市场早日出现需求旺盛的春天。
3.在2018年大盘市场价格的变化中还有一个突出特点是,尽管还有一部分币种的市场交易价格在下跌,但是整体跌幅与2018年相比有缩小趋势,继续大幅下行的空间已经有限。数据表明,我国金币市场的底部特征开始逐步显现,如果内外因素不发生重大负面影响,我国金币市场将会逐步迎来实质性转机,对此人们应该树立信心。
4.在2019年中,2018年大盘的市场交易活跃度出现新变化。成交不畅和成交困难的币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这种现象是否说明,经过多年熊市洗礼,目前多空博弈的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变化,投资者面对巨大的价格落差急于变现的冲动已经减弱,持仓观望的力量在加大,由此反映出市场交易的活跃度在下降。这个现象是2018年大盘市场变化的一个突出特点,同时是否为市场底部的特征之一值得观察。
5.由于评价现代贵金属币的投资价值宏观经济指标始终处于累计上涨状态,加之2018年大盘市场交易价格的整体上涨幅度仍然有限,由此造成我国现代贵金属币的投资价值指标整体继续趋弱。保值增值是发展我国金币市场的经济基础和动力,没有投资价值的比较优势就不会有金币市场的大发展。通过2018年大盘反应出的这个特点,也向管理层和国有专营企业提出了一项艰巨任务:即不但要搞好增量的发行,同时也要关注市场存量,要采取积极措施利用市场手段努力激活市场存量。
(四)在当前的金币市场中所谓“料价币”问题已经引发市场热议。观察引起市场关注的原因:
1.分析产生上述市场情况的主要原因:
(1)在当前的市场状况下,市场的真实需求仍然较弱。在供需关系作用下一些币种的市场交易价格持续下行,直至接近贵金属价格。
(2)我国金币市场的价值重心偏重于投资价值,资本往往关注新品的投机炒作。经过一番投机炒作后一些币种的市场交易价格必然下跌,直至奔向料价。
(3)一些币种的文化溢价没有得到市场普遍认同,市场之手在对一些纪念币的市场价值做出自己的判断。
2.如何认识这些市场现象,是否应该采用辩证的方法进行思考:
(1)从积极视角观察:
A.以贵金属为载体是我国现代贵金属币有别于其它收藏品最重要的特色。不管市场风云如何变化,贵金属价值将是它们最坚实的支撑。而一些纸质印刷品一旦失去资本的关注和炒作,其价值很可能就会接近一张纸本身的价值。
B.虽然不能说一些金币在民间被返熔是好事,但是这种情况减少了纪念币的市场存量,对将来的市场发展将是利多。
C.在“料价币”中存在一些不错的币种,也有一些币种的市场交易价格被错杀。因此从长期角度观察,这些币种的收藏投资机会已经显现,值得广大收藏投资及消费者关注。
(2)从不利角度观察:
A.在我国的金币市场中,纪念币出现“料价币”在所难免,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它们的占比已经不容忽视。
B.在我国的现代贵金属币中,纪念币与投资币完全不同。纪念币具有相对较高的文化溢价是理所当然的。目前一些币种的文化溢价没有得到市场普遍认同,实际上反应出我国金币市场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C.我国现代贵金属币特别是纪念币的项目选择、币种设计和发行数量必须经受历史检验。纪念币的市场价值不能仅凭空泛的宣传,它们必须通过市场交易兑现。如果一些币种在一段时间后变成了料价,甚至等同于一般的贵金属原料,将有违发行纪念币的初衷。
3.如何逐步改善纪念币中“料价币”占比相对较大的现状,必须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抓手,以综合施策为路径。
(1)首先要从发行管理体制的顶层设计入手,不能为发行而发行,要采用适度短缺的发行策略,严格控制与市场相适应的发行规模,争取把每个币种都打造成深受收藏者喜爱和能经受历史检验的精品,逐步实现从工艺品向艺术品的转化。
(2)要努力实现我国金币市场价值体系的平衡,降低投机炒作对市场的伤害。
(3)同时还要努力发展壮大理性的收藏投资群体,不断扩大金币市场的需求侧规模,形成金币市场良好的生态环境。
只要这些措施逐步到位,“料价币”占比相对较大的状况将会得到改观。
(文章作者:赵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