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潘氏藏品荟萃苏博-摸鱼集藏
清代潘氏藏品荟萃苏博-摸鱼集藏
清代潘氏藏品荟萃苏博-摸鱼集藏
由苏州博物馆主办的“苏州清代藏家”系列学术展之收官展:“须静观止——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特展,于2019年12月21日在该馆拉开帷幕。此展以《三松堂书画记》《须静斋云烟过眼录》为著录依据,汇聚了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博物院、南京图书馆、天津博物馆、无锡博物院、苏州图书馆、苏州文物商店、常熟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以及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等机构的藏品,展示这一支潘氏所藏书画、碑帖、古籍等,达到解读藏品、沟通古今的目的。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始于潘奕隽、潘世璜父子。潘奕隽,乾隆三十七年(1772)进士,官户部主事。其子潘世璜,乾隆六十年(1795)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不久便息影吴下,于须静斋中罗陈书画碑帖、古籍善本。潘世璜之子潘遵祁上承父、祖之荫,营造香雪草堂于光福山中,别构四梅阁,以储外祖陆恭旧存之宋代扬补之《四梅图》卷。中经庚申之乱,园中的三株古松折其一,四梅阁亦隳。到了晚年顿悟,遂将所藏珍品陆续让售,沾溉艺林,殊非浅显。其中归于苏州收藏世家顾氏颇多,从顾文彬所撰《过云楼书画记》可见,其藏品原属潘氏的历历可数。本次所展书画部分,涵盖元赵孟頫、鲜于枢,明文徵明、唐寅、沈周、董其昌、黄道周,清王翚、改琦等数十位元、明、清书画家的作品,其中不乏大师之作。沈周的《吴中山水图卷》,从画后自题可知,画家感念巴山之胜,以巧妙构思、细劲笔墨描绘家乡的山峦、溪江、村郭,融入巴蜀意韵,是沈周73岁所作的巨幅山水佳构。黄道周的小楷《赵文毅公文集序》卷,赞扬赵用贤刚正谏直、不畏权贵的高尚品德,通篇神融气贯、精丽流畅,尽显拙秀俊美的风格。还有赵孟頫的楷书《杭州福神观记》、文徵明的《红杏湖石图》扇页、唐寅的《雨竹图》扇页、董其昌的真草《千字文》册、王翚的《竹亭清远图》轴等,均为难得一见。潘氏收藏的碑拓书帖、古籍善本,不少堪称珍品。如《淳化阁帖》所收王羲之书法的草书部分,流传有绪,1987年由利氏北山堂从纽约苏富比拍得。《十七帖》是明代邢侗藏本,为“僧权”全本,嘉庆七年(1802),梁同书为之题签,前有乾隆五十九年(1794)《药洲勘书图》,为私人藏碑帖有扉画较早者,册内多有明清书画名家题跋。两件碑帖均是宋拓,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庋藏。此展以潘氏收藏的书画、碑帖、手稿为主,尤以书画居多,与2018年末苏博主办的“攀古奕世——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相呼应,展品纯粹而不雷同,为研究潘氏收藏提供了丰富资料。据悉,展览将展至2020年3月15日。

沈周《吴中山水图卷》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