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来到摸鱼集藏! 登录
首页
>
交流论坛
>
艺术文化交流论坛
>
吴冠中 野藤明珠-摸鱼集藏

吴冠中 野藤明珠-摸鱼集藏

发表人资料
普通会员
分享
投诉
评分
留言
发新帖
吴冠中 野藤明珠-摸鱼集藏

1

吴冠中 野藤明珠


“风筝不断线”思想的完美诠释——《野藤明珠》
刘骁纯先生在《吴冠中与林风眠》一文中说:“无论是水墨还是油彩,吴冠中最有潜能的实验均是逼近抽象的,从现象上看,‘风筝不断线’的选择似乎有碍抽象,但从本质上看,这一选择至关重要,他由此确立了自然抽象的个人法则,这正与崇尚自然的中国文化一脉相承。”
90年代,吴冠中又一次回到其最根本的艺术观——“风筝不断线”。吴冠中曾写到“行年七十后……我之选择银亮与素净也许潜伏着探求与父老乡亲们相同语言的愿望,属于风筝不断线范畴内的努力吧!……任性抒写胸怀吧!……暮年,人间的诱惑、顾虑统统消退了,青年时代的赤裸与狂妄倒又复苏了。吐露真诚的心声,是莫大的慰藉……”吴冠中终于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和表达的需要,不再把与客观现实对照物的联系作为风筝之线的唯一标准,真实情感的尽情表达也可以与观众共鸣,寰宇觅知音,只要是真的感情,这条风筝之线就断不了!
“在90年代,吴冠中实现了他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突破,他拼尽了全力,登上了巅峰。形式上走向抽象,精神上走向崇高是这个阶段最主要的特征”。
这种特征突出的表现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野藤明珠》中。
《野藤明珠》此名出自徐渭《墨葡萄图》的题跋:“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这幅作品将传统的意象因素更加纯粹化,而在图式语言的表现上,继《狮子林》《紫藤》后,又有了重大的升华:更纯粹化的点、线关系,跨越了自然、人文景观而形成了独立自在的心灵景观!
如果说80年代初期的《狮子林》还带有些具象的因素的话,到了90年代初的《紫藤》则走向了纯意象或半抽象。及至90年代中后期,吴冠中的水墨创作达到了高峰——人生的思考及创作的自由使其几乎放弃了风筝之线,任风筝向更高的高度冲刺,达到了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此时的代表作《野藤明珠》放弃了色彩的装饰,而回归到中国传统绘画的本质表现形式“黑与白”、尽情地挥洒传统笔墨的“点、线”,与中国大写意花鸟的开拓者徐渭共诉心声,更见吴冠中在艺术创新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坚韧不屈的艺术创新精神。


进入登峰造极的自由王国,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刘巨德老师在谈到《野藤明珠》时曾说到:“《野藤明珠》这幅作品,是吴先生在一个忘我的状态、一个逍遥游的状态、一个他能控制又半不控制的状态,这是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所说的最高的、无我的状态中创造的。


“《野藤明珠》这幅作品,看上去好像混混沌沌,但每个部分又次序井然,而且《野藤明珠》最大的特点是吴先生放弃了他原来用的彩色雨的点子,完全回归到纯黑白的境界。黑白是绘画艺术中色彩世界的轴心,任何彩色都不可能离开黑白,中国绘画里这个黑白就是阴阳的世界,一切由阴阳化生,生生不息之阴阳化生万物。吴先生创作这种纯水墨的作品,一方面象征着他对徐渭的理解,又一方面这个时期他的作品更加纯化了,所以这幅作品是吴先生非常重要的代表作,反映了在整个晚年的创作中,他的“形式美”走向了一个无我的、从无到角度、虚幻的镜子里看世界的一个境界——这就是中国美术的最高境界。”


发布时间2020/01/08 11:09:33
浏览次数1
留言信息
将该帖推荐给好友
确认
把我的留言抄送给
的站内信



经营许可证备案号:苏B2-20170460  |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17052759号-1  |  版权所有:南京金网艺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