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轩 明眸随风盼
明眸如雪,且听风吟
1947年出生于河北的艾轩是著名诗人艾青的长子,受父亲对文学与艺术的喜爱,艾轩自幼便树立以绘画为终生事业的理想,并在1984年加入北京美术学院学习。1987年,他赴美国奥克拉荷马大学担任访问学者,结识美国写实主义画家怀斯(Andrew Wyeth),并深受其风格影响启发。他也参与了纽约「首届中国油画展」,在海夫纳画廊(Hefner Galleries)举办首次个展。其作品并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北京中国国家美术馆及日本福冈亚洲美术馆等收藏。在2015年,艾轩获欧洲议会颁赠「欧洲艺术之星」殊荣,是中国当代一位极具分量的写实艺术家。
过去数十年来,西藏一直都是艾轩作画的题材,他亦多次重访西藏,进行漫长且一丝不苟的艺术创作历程。本次上拍的《明眸随风盼》便是艺术家集诸多经典元素于一冶的一帧佳作。在作品中,艾轩对人物造型和色彩调配的千锤百炼彰显的淋漓尽致。其笔下的西藏女孩,起草于当地真实的模特儿,再加入主观的审美定式而成,使角色既保留了轮廓特征,又能强化艺术效果。艾轩曾经提及,眼睛是他最着意经营的部份,使观众得以透过人物眼睛,触及作品的灵魂,引发共鸣和感触,建立起作品与观者之间的独立联系;而另一方面,艾轩作品的色调,同样具备标志性风格,特别是蓝色的运用,使其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我基本上使用蓝灰调子,以便传达一种凄婉的情绪。」艾轩曾经这样总结自己的用色心得。在现代的「色环理论」中,「蓝」是冷色的一种,让人联想到忧郁、冷漠、凄清等感受,艾轩就经常以蓝色为主调。骤看《明眸随风盼》,近处的人物是棕色的,远方的雪地是纯白的,但仔细看来,其实不论远景近景,艺术家都调进了一点蓝色,使得画面渗透一种冰冷的气氛;与此同时,艺术家又刻意强化少女脸上的红,红色是暖色,象征希望、能量、热情,其占画面比例虽小,但饱和度高,与作为主体的轻淡蓝调恰成对比,隐喻潜藏在内的积极盼望。艺术家倾情描绘的小女孩在澄澈而企盼的目光之中,让观者对画中人物的解读提供无限可能性,更留下深邃含蓄的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