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来到摸鱼集藏! 登录
首页
>
交流论坛
>
艺术文化交流论坛
>
造访王羲之故居-摸鱼集藏

造访王羲之故居-摸鱼集藏

发表人资料
普通会员
分享
投诉
评分
留言
发新帖
造访王羲之故居-摸鱼集藏

天大的人物,也都得有个出生地。王羲之的出生地在山东,自孩提时代父辈们拥司马氏南下离开老家建立东晋,便再也没能回过临沂。有乡不能归,虽然王羲之人生光彩,但从这一点看却又是悲凉的。
他的光彩都在东南那一带,在偏安一隅的东晋小朝廷那里。在那里,他演绎了许多精彩的人生故事,譬如东床袒腹、譬如写经换鹅、譬如南楼理咏、譬如竹扇题字,还有闻名古今的兰亭书序的诞生。单单“书圣”这个名号,便是中国历史上一座令人仰止的高峰。1992年春天,我首次去瞻仰兰亭,端的是揣着一颗朝圣之心的。那时的兰亭没今天这么热闹,曲水流觞的小溪边,野草浸漫之际掩没曩时的小径,鹅池石碑之上浮现一层尘土色。青山依旧,游人可数。感慨之际,曾写下拙文《风雨访兰亭》。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中国经济提速,盛世兴文,尊重传统,书法回归,于是诞生了许多关于兰亭的书事与活动,加之当下交通便利,去来方便,如今的兰亭已经是炙手可热的览胜高地。再后来,我又多次去兰亭,感受到人们对兰亭的热情一次比一次升温。兰亭风光,史来为甚,即使大唐太宗时代,定然也难以企及。“书圣王羲之”的名号,从来没像今天在这个世界上如此的滚烫。
初次瞻仰兰亭,我就有个心愿:哪一天一定去临沂,去旧时也曾叫琅琊的地方,看看王羲之的老家。这样想着,可就是没有前往的机会,人生在世,由不得自己想去就去哪。直到去年,与首访兰亭时已过20多年,我才有缘去了一趟临沂。可惜集体行动行程太紧,我只能晚饭后赶到景区,毫无悬念地吃了闭门羹,只能在大门口借着月色模模糊糊地照了张相。第二天天刚亮,便悻悻然离开这座鲁南名城。想当年王氏乃齐鲁望族,晚上的王府一定是张灯结彩的,保不准小王羲之出门看社戏,我们还能相遇,甚至交上朋友呢!时光倏忽过去一千七百年,王与马共天下,王马南渡才有兰亭故事。要不是世事变迁,王羲之也许一生都不会去绍兴那地方,也许永远不会有《兰亭集序》的问世。
一年后的9月,我受邀出席临沂书圣文化节开幕式,终于如愿以偿地观瞻了王羲之的故居。那是个秋高气爽的上午,王羲之故居门口的匾额及对联已不像上次夜访时的模糊难辨。门楣虽不高大,门内却甚是丰富。从左手进去,壁藤屏幕背后是一汪翠湖,过长廊乃一溜碑廊,碑文皆古今名人书丹。湖的对面建有洗砚池碑亭,方知此湖即洗砚池。池北面一角,立有王羲之少年雕塑,顺势而上是晒书台。右行经过一个非常规整的花园,拾级而上是景区第二个单元,迎面是王羲之《兰亭集序》法书巨碑,宏大气度,油黑发亮。碑前一片广场,东边竖有闻名古今的《集柳碑》,这碑历遭劫难,目下所见可惜只是复制品。西边还有流觞亭、右军祠等等。当年司马睿父辈的琅琊王府早被改作普照寺,普照夕阳乃“琅琊八景”之首,闻名遐迩。园内一隅还有左公祠、四宝台、五贤祠、琅琊书院诸古迹。故居的情调虽不及兰亭浪漫,但构建却比兰亭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从史料可知,这些遗存多是后世续建的,看整建前留下的照片,不过几间长满青苔的瓦房和一棵苍老高大的古树而已。当然,即使是复建,也让人心生感动,因为古时的那些史事就真实地发生在这里。十几个世纪的沧桑变化,天灾与战祸频生,无论如何也不能期望王羲之的故居和司马氏的王府能毫发无损地保留至今。能在盛世复建,正是华夏民族敬仰先贤、继承优秀传统之尚善情结的体现。

衣冠南渡,已经凝结为千古历史。绍兴和临沂南北两座文化名城,因为人文灿烂而光耀千秋,自然景观总是与人间精彩史事结合起来才相映生辉。去绍兴和临沂“朝圣”缅古,我们会更深切地热爱伟大的祖国,热爱伟大的中华民族,热爱这片土地上浩如烟海的珍奇故事。

1


发布时间2019/12/23 17:30:59
浏览次数1
留言信息
将该帖推荐给好友
确认
把我的留言抄送给
的站内信



经营许可证备案号:苏B2-20170460  |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17052759号-1  |  版权所有:南京金网艺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