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来到摸鱼集藏! 登录
首页
>
交流论坛
>
艺术文化交流论坛
>
画人杂说 | 漫谈画鬼-摸鱼集藏

画人杂说 | 漫谈画鬼-摸鱼集藏

发表人资料
普通会员
分享
投诉
评分
留言
发新帖
画人杂说 | 漫谈画鬼-摸鱼集藏

“鬼”字甲骨文里就有,写法是一个方头人形跪坐的形状,甲骨文距今3600多年,说明鬼在甲骨时代就为人们所知。《说文解字》解释“鬼”,意思是“归”,就是人死后归到原来的地方。原来的地方在哪里?谁也说不清楚,那时候既没有“天堂”之说,也没有“地狱”之说。《说文解字》由汉代许慎写成于汉和帝十二年,即公元100年,那时候基督教尚未传入中国,佛教虽有“萌芽”,但尚未形成气候。
人有生死,活着的不必说,死了的中国人统称为鬼。鬼是什么样子?没人见过,反正都是口口相传,说长成什么样子就长成什么样子,没有人会质疑。于是,鬼的形状千百年来任人描述,你信就有,你不信就没有。
鬼这个东西很奇怪,看不见摸不着,但一直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存在,而且被描述得活灵活现。有善鬼有恶鬼,有美鬼有丑鬼,戏剧表演中有,文学作品中有,当然绘画中也有。中国历史上是什么朝代出现“鬼画”的?没法得出准确的结论,如果硬要说最早,那就是甲骨文中的“鬼”字——一个方头人跪坐的造型,甲骨文本身就带有绘画性质。其次是战国时期韩非子在他的书中《韩非子》所说:“(画)犬马最难,鬼魅最易。”韩非子虽不是画家,但从这8个字可以知道,战国时期就有人画鬼。从战国一直至秦、汉,画鬼就没有断过,而“鬼画”主要是画在壁上。是谁在画?没有留下姓名。这个时期鬼的形状,多数以凶兽的形象和人的形象相结合,比如人身兽头、人臂兽爪、暴齿长舌、双目狰狞,整幅“鬼画”人和兽的比例,几乎一半一半。
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时盛时衰,盛时到处梵音古刹,衰时一把火烧光。盛时为宣传佛教的六道轮回,因果报应,又出现了许多“新鬼”,在敦煌莫高窟、千佛洞窟、陕西榆林窟都有。“新鬼”与之前朝代的“旧鬼”相比,总体而言在形象上相对温和,虽然也是以人身兽面、怒目圆睁为主,但人身的比例已超过70%以上,并且穿上了长服,有的甚至是华丽的朝服。
隋代以降,画鬼开始出现了有名有姓的画家,孙尚之便是当时的画鬼名家。据史料记载,孙尚之尤善美人魃魅,可惜隋代离今甚远,没有作品传世。隋代的绘画有“五胜”之说,即指五位画家以各自的绝活赢得声誉:杨契丹以“朝廷簪组为胜”,簪组就是冠簪冠带,也指官宦;郑士法以“游宴豪华为华”;董伯仁以“台阁为胜”;展子虔以“车马为胜”;孙尚之以“美人魃魅为胜”。唐代张孝师也是画鬼高手,张孝师不仅画鬼栩栩如生,而且更擅长地狱环境,地狱环境又有哪个活人见过?其实他画的是一种艺术想象和艺术夸张。吴道子虽在张孝师之后,但他看到张孝师的《地狱变相图》后便有所启发,在张孝师的基础之上,又相继在寺庙中画了多幅“地狱变相图”。画鬼至唐代已经变成了一种大型绘画,常以巨幅、组画、长卷等形式描绘,目的无非是为了加强对佛教、道教的宣传力度,无非是让人们更加了解佛教、道教的奥义,上天的过程以及行善的美好。
宋代绘画以墨戏为主轴,偏爱以水墨为主颜色在宣纸上画画。宋代人画鬼改革了前人“人身兽体”相结合的形态,开始摆脱兽体以人体为主,但这种人体只画骨骼不画肌肉,实际上就是骷髅,南宋李嵩的《骷髅幻戏图》就是这种绘画方式的代表。为什么会用骷髅代指鬼?这是一个至今没有解开的谜,也许是宋代人在强调鬼是人的抽象,鬼的更多成分是人,而不是凶兽。所以,直到今天在中国人的思维中仍有这样的意识:看到狮子老虎你会害怕,但不会联想到鬼,但看到骷髅你会毛骨悚然,联想到鬼。
进入元代以后,画鬼的造型又有所改变,不再那么恐怖阴森、凶神恶煞,开始更接近于有血有肉的人,比如钟馗的形象在这一时期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同。钟馗是唐玄宗做梦的产物,唐玄宗出巡,途中生病,病中梦见红衣小鬼偷他东西,唐玄宗怒责,这时突然出现一个戴着破帽子的大鬼,把小鬼捉住吃掉。唐玄宗问:“你是谁?”大鬼回答:“臣本是终南山进士,名叫钟馗,由于长相丑陋,没有被录取,一气之下在宫殿台阶上撞死,死后分配工作负责捉鬼。”自从有了唐玄宗这个梦,自从吴道子画了《十指钟馗图》,于是钟馗便成了中国绘画中千百年来的名角。唐宋元明清直至现代,几乎所有的画家都画过钟馗,“钟馗出巡”“钟馗捉鬼”“钟馗嫁妹”“钟馗醉酒”等等,各种各样的题材无所不有。而钟馗的形象千余年来也几乎没有改变,足穿朝靴、手持长剑、铁面虬鬓、豹头环眼是钟馗最主要的特征。中国人为什么爱画钟馗?为什么爱把钟馗请回家中?因为钟馗是御赐的镇宅圣君,能避灾除魔,驱邪镇妖,在中国老百姓朴素的思想中,钟馗也是浩然正气、扬善惩恶、刚直不阿、肝胆相照的代名词。中国绘画史中,以画鬼而闻名的画家,还有南宋的龚开、元代的颜辉、清代的罗聘,尤其是罗聘,他的笔下避开了高大威猛、凶态十足的鬼,而以文人臆造的方式以类似幻灯片多幅为一组的形式描绘鬼的生活、鬼的情趣、鬼的故事,罗聘也以其生动细腻的《鬼趣图》成为中国古代画坛独树一帜的画家。

中国有句古话叫“鬼生于心”,意思是世上并没有鬼,有没有鬼全在于自己的感受。画家画鬼和作家写鬼本质上是一样的,其根本目的是暗讽和揭示活生生的世界里确实有鬼,确实有人在光天化日之下说着鬼话、干着鬼事。(附图为张震《钟馗得财》)

2


发布时间2019/12/16 16:52:42
浏览次数1
留言信息
将该帖推荐给好友
确认
把我的留言抄送给
的站内信



经营许可证备案号:苏B2-20170460  |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17052759号-1  |  版权所有:南京金网艺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