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都知道,邮票是一种邮资凭证,邮戳是盖在邮票上用来盖销邮票的,所以对这个问题会很自然地回答:当然是先有邮票后有邮戳。要是没有邮票,邮戳盖在什么地方呢?
但这个回答是错的。很多事情大家觉得习以为常,就误以为一直就是这样。写信用信封,就以为历史上也一直是这样。实际上,古时候信件是没有信封的,将信折好,封起来,在外面写上姓名地址就行了。所以对历史上的事情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历史事实,这也说明集邮要了解一些集邮史、邮政史才不至于闹笑话。
邮戳的使用要比邮票要早几百年,其开始使用的精确日期已经无法考究。最古老的邮戳可以追溯到1435年。而使用印油印戳是在1454年。
1661年英国邮政总局局长亨利比绍普首先使用有日期的圆形邮戳,分上下两部分,分别表示收寄邮件的日期。当时邮资一般不是邮寄件人付的,只有在确实已经付了邮资的情况下,才盖上这样的邮戳。

可见,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邮戳不是用来盖销邮票的,直到1840年邮票的出现,才有了盖销邮票的问题。
我国历史上也是先有邮戳后有邮票。在驿站传送的信件中,有加盖戳记以表示收件站名。如元代的“常乐蘸印”,“蘸”同“站”。

在正式发行邮票后,才开始使用有中文地名的椭圆形邮戳,即“海关汉文戳”。这种邮戳就是用来盖销邮票的。

发布时间2019/12/06 08:59:39
浏览次数3
把我的留言抄送给
的站内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