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来到摸鱼集藏! 登录
首页
>
交流论坛
>
艺术文化交流论坛
>
刘野 小女孩在纽约-摸鱼集藏

刘野 小女孩在纽约-摸鱼集藏

发表人资料
普通会员
分享
投诉
评分
留言
发新帖
刘野 小女孩在纽约-摸鱼集藏

3

刘野 小女孩在纽约


《Boogie Woogie,小女孩在纽约》作于二〇〇六年,并于同年在刘野的首次美国个展中展出,将深具感染力的戏剧场面呈现人前。画中的小女孩背对观众站立,面前是皮耶·蒙德里安的《New York. 1941/Boogie Woogie》──他在旅居纽约期间开始绘画并完成的作品只有三幅,此作便是第一幅。窗户似的蒙德里安式几何构图为画面带来空旷的中心,不但投射出文艺复兴时期以绘画作为通往外部世界窗扉的观念,而且回应了凝视远方的窗前人像这一浪漫手法,例如巴尔蒂斯一九三五年的《Lady Abdy》和一九五七年的《Girl at a Window》。这般场景神秘莫测,富含戏剧张力:眺望窗外的可人儿究竟心怀希望,还是满怀伤悲?窗户到底暗示着枷锁,还是自由和可能性?无论答案是甚么,观众对作品的思考都彷如安静、害羞的窥看,既为眼前的谜团吸引,亦希望保持距离,生怕打断窗前女子的白日遐想。本作是别具刘野特色的一流佳作,当中的视觉语汇处处包含艺术和文化指涉。他的作品经常向巴尔蒂斯致意,自然渗入这位前辈画中静谧的神秘感;他亦仰慕奥地利波希米亚诗人里尔克,后者的诗歌经常提及窗户的意象,以致刘野的画作令人不禁想起里尔克的诗句;本作还直接引用一幅重要的蒙德里安作品,可见他对文本互涉的纯熟运用已成为其风格的一大特色。

文学与叙事气息浓重的场景在刘野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席位。他在一九六四年生于北京,不久后即随儿童文学作家父亲下放农村,在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度过童年。那时整代知识分子的思维意识都处于审查状态,幼年的刘野只好以秘密的方式了解世界,享受着私底下有限的自由,既充满快感,又危险刺激。当四岁的他发现家中一个秘密的箱子存放着政府查禁的书籍,箱子里的一切就成为黑暗闭塞的城堡中唯一的光亮。他最喜欢王尔德《道林格雷的肖像》,书中讲述一幅肖像里的青年无论经历怎样可怕的岁月,都能保持年轻。这个故事为刘野的创作生涯埋下种子,并在后来绽放出充满想象的奇幻图景。

八〇年代,刘野考入中国工艺美校,一方面接受严谨老派的艺术教育,另一方面经历社会改革开放和西方文化的渗入。在如此繁杂和矛盾的语境中,他从蒙德里安、维梅尔和保罗·克利身上汲取养分,发展出独特的视觉语汇。刘野从央美壁画系毕业后继续前往德国深造,期间留恋超现实主义及形而上艺术家雷内·马格利特和乔治·德·基里科的作品。一次次面对陌生文化的裹挟、洗礼,他必须做出选择,精炼技巧,不断对抗过去,又不得不承认其价值。结果,这种文本互涉成为刘野绘画中的重要核心,向观者展现梦中之梦、画中之画和戏中之戏。刘野经常将不同来源的标志性意象融入作品当中,藉此与蒙德里安、巴尔蒂斯乃至过去与未来的自我开辟深刻的艺术对话。

本作正是这种文本互涉的出色左证。一如之前所探讨,本作重现了巴尔蒂斯窗前少女的神髓,并直接向蒙德里安的《New York. 1941/Boogie Woogie》致敬。为了得出这个效果,刘野不仅借鉴了蒙德里安的美学,还从这位荷兰艺术家创作Boogie Woogie系列时的个人、文化及历史背景中取经。四〇年代初期,蒙德里安逃离欧洲的二战战火,西渡美国寻求庇护,甫抵岸就深深迷上美国爵士乐,特别是跳舞音乐Boogie Woogie,这种节奏强烈的即兴钢琴演奏发源自美国的非裔人音乐,并于二战期间在纽约的爵士乐酒吧流行一时。蒙德里安在曼哈顿度过第一晚时听到这种音乐,他后来对希尼·雅尼(Sidney Janis)说,自己决定「在画中加入一点『boogie woogie』」。这些作品充满跳脱的色彩和排列有致的线条,组成蒙德里安著名的Boogie Woogie系列,相较之前的作品,这个系列的构图更加错综复杂,颜色更加华丽喧嚣,在视觉上亦更加引人注目。此系列受曼哈顿的景物和声音启发,将现代大都会的活力和精密结构融入画中。由此可以想象,刘野首次踏足纽约时的好奇和兴奋也一样融入本作当中。蒙德里安在创作Boogie Woogie系列时曾经说过:「城市必须在画中得以升华──整个城市生活都必须反映其中」;再看本作布局,在刘野画中得以升华的不单是城市,还有历来多元的艺术元素,以及人所共有的想象、迷思和好奇心。


发布时间2019/11/25 10:57:22
浏览次数1
留言信息
将该帖推荐给好友
确认
把我的留言抄送给
的站内信



经营许可证备案号:苏B2-20170460  |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17052759号-1  |  版权所有:南京金网艺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