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8日,中国黄金协会公布,中国黄金储备自2018年12月以来,连续第十个月增加。截至9月末,中国黄金储备6246万盎司(约1948.4吨),较8月环比增加19万盎司(约6吨),在十个月间,累计增加黄金储备约106吨。
《投资时报》记者 杨飞
今年以来,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背景下,全球经济环境和金融市场波动性持续攀升。受这一系列不稳定因素的影响,黄金成为全球央行的“宠儿”,不仅中国,世界各国央行都在增加黄金储备,以期在市场动荡大潮下尽可能维系自身稳定。为什么面对市场波动,各国会不约而同开启“囤金”模式?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四大优势,捍卫投资者安全感
黄金作为投资工具,具备与生俱来的四大优势:
第一,能够对抗通货膨胀。几十年来,全球通货膨胀不断加剧,货币购买力日渐降低。而黄金因为集货币属性和商品属性于一身,在货币贬值时,金价也会随之上升,这也就成功抵消了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确保资产免于缩水。
第二,卓越的避险功能。纵观古今中外,当世界政局和经济不稳,尤其是发生战争或经济危机时,普通的投资工具如股票、基金、房地产等都会受到严重冲击,而作为全球硬通货的黄金在此时就体现出了良好的避险属性。当前国际局势不稳,导致金融市场波动不断,购买实物贵金属正是增强自身避险能力的有效手段。
第三,市场难以被控制。相比人为操控大市的情况比比皆是的地区性股票市场,黄金属于全球性市场,没有任何个人或财团拥有足够的资金能够进行暗中操控,因此,黄金价格能够一直保持在反映实际供求关系的水平。
第四,不易崩盘。股票和房地产市场都有发生崩盘的风险,一旦崩盘,投资者将血本无归。而黄金是不可再生的稀有金属,即使中间偶有波动,但长期而言,黄金价格仍是一路看好。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黄金属于能够保护长期财富的有效避险工具,是长线投资组合的基础配置之一,可以说手握黄金就等于手握安全感。因此,无论对于个人、机构投资者,或是各国央行来说,黄金都是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之一。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时候才适合入手黄金呢?双11将至,浦发银行(600000,股吧)推出的黄金优惠活动,对广大投资者而言正是一个契机。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投资时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摸鱼集藏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