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溥儒 白孔雀
题材稀有、布局巧妙
此幅《白孔雀》是溥心寓台时期所作,为其画作中的稀有题材,而此件作品是目前所知同一题材作品中尺幅最小的一件,殊为难得。
尤其是,此作画幅虽小,在横图上却别具巧思,跳脱大型禽鸟独据画面中央占去大部分画面而以树石为背景的“传统”布局,此画将白孔雀立于画面下方岩石之上回首轻望,画面右侧大笔渲染勾写的山壁中,横伸出一株虬曲桂树,而岩壁之间漫写出数竿细竹,迎风飒飒,烘托出白孔雀“若有所思”的拟人化情态,诗意盎然。
计黑当白,虚实相生
白孔雀的画法也颇为特殊,以铅白准确地写出孔雀的身形和羽毛,再根据造形所需,于身形白羽间留下纸质底色,形成一种“镂空”的立体层次,将中国绘画“计白当黑”的精神,于此作中衍伸为“计黑当白”,形成另一种“虚实相生”的趣味,由此不得不令人钦佩溥王孙的过人思路与高逸的文人情怀。
文人才情,意寓高洁
此幅精品,气韵高旷,融合南北宋的画法又具文人画的才情,恰如北宋《宣和画谱》卷二十〈墨竹叙论〉中所言:“绘事之求形似,舍丹青、朱黄、铅粉则失之; 是岂知画之贵乎有笔,不在夫丹青,朱黄、铅粉之工也。故有以淡墨挥洒,整整斜斜,不专于形似而独得于象外者,往往不出于画史,而多出于诗人墨客之所作;盖胸中所得,固已吞云梦之八九,而文章翰墨所不逮,故一寄于毫楮,则拂云而高寒,傲雪而玉立,与夫招月吟风之状,虽执热,使人亟挟纩也。至于布景致思,不盈咫尺,而万里可论,则又岂俗工所能到哉?”
白孔雀为佛教中圣物,无量寿佛造像支撑法座的即为孔雀,学名“印度孔雀”(即蓝孔雀),而白孔雀为蓝孔雀的变异品种,极为稀少,象征纯洁、吉祥、幸运与长寿。此画题诗右上所钤朱文印“竹素”,词意为古人用以记载文字的竹简和白绢,除与画中修竹呼应外,也寓有纯洁及高旷之意。而此幅白孔雀有溥心自作五言绝句为题:“雪衣堪舞镜,玉羽下云端;何日瑶池去,高飞伴彩鸾。”诗中更隐喻了溥王孙对前朝故国之思,可视为溥心一生命运之自况与自我个性的抒发。故而,此画由题材、钤印、题识诗句中皆产生了息息相关的联系,也正符合了溥心诗文书画皆得上乘的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