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来到摸鱼集藏! 登录
首页
>
交流论坛
>
封、片、卡交流论坛
>
JP1邮资片的研究综述-摸鱼集藏

JP1邮资片的研究综述-摸鱼集藏

发表人资料
普通会员
分享
投诉
评分
留言
发新帖
JP1邮资片的研究综述-摸鱼集藏

内容提要:JP1的发行距今已经有三十多年了,在此期间,很多集邮者对它作过多方面的研究。笔者以自己多年的集藏和研究为基础,并借鉴前人的成果,从JP1的发行背景、设计、排版方式和版模特征、纸张使用、印刷和裁切中的变异、发行和邮政使用等六个方面,试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综合性研究总结,以期对JP1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并以此为新的起点,使今后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广泛。

一、发行背景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于1894年6月23日在巴黎召开的国际体育代表大会上成立,简称国际奥委会,发起人为法国教育家皮埃尔·顾拜旦。中国体育组织自1922年正式得到奥委会承认,并派运动员分别参加了1932年、1936年和1948年的三次奥运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参加了1952年在赫尔辛基举办的第15届奥运会。后来因为政治原因于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断了同国际奥委会的关系。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要求国际奥委会恢复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合法代表权。1979年11月26日国际奥委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地位,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奥委会”。1984年7月28日至8月12日第23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代表团共派出225名运动员参加了23个项目中的16项比赛,共获金牌15枚,名列金牌总数第4位。

      为纪念中国重返奥委会后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原邮电部特发行J.103《第二十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邮票一套6枚,另加小型张1枚,设计者为卢天骄。邮票设计好后,卢天骄觉得意尤未尽,心想如果能够为每个获得金牌的运动项目发行一枚纪念封该多好啊。她把这个想法向当时中国邮票总公司的领导作了汇报,得到首肯。因为时间紧迫,为了免去制作信封、贴邮票的一些烦琐工序,中国邮票总公司经过集体研究决定通过发行一套纪念邮资明信片的办法来表现获金奖的每个项目,这样意义更加深远,而且便于用邮者使用。

二、设计

      《中国在第23届奥运会获金质奖章纪念》邮资明信片的设计任务仍交由卢天骄完成。为了能够尽快反映出运动员的战况,卢天骄先用写意剪影手法画了几十幅参赛项目的运动姿态及项目的中英文字,制成黑版。然后设计好统一的以中国奥委会标志为主图的邮资图、奥运五环彩色底纹图案及点缀的星星、“中国在第23届奥运会获金质奖章纪念”中英文文字、“中国人民邮政明信片”中英文标头文字、名址线、发行志号和年份,事先印好。一个多月时间在各个方面的全力支持和各个岗位的通力合作下,JP1的前期印刷工作一切准备就绪,只待新华社每传来一枚获得金牌的消息,北京邮票厂便马上将获金牌项目的运动剪影和运动项目的中英文字加印上去。

      《中国在第23届奥运会获金质奖章纪念》是新中国第一套纪念邮资明信片,编号为JP1,邮资图规格28mm×26mm,明信片规格为148mm×100mm,由北京邮票厂彩色胶版印刷。

      在中国获得4个举重冠军项目所发行的4枚JP中,存在一定的设计不足和错误。首先我们分别通过当时四个项目的比赛情况和4枚JP的黑色剪影设计对比来看设计不足:

      男子52公斤级举重决赛上,曾国强以总成绩235公斤(挺举130公斤、抓举105公斤)获得冠军。

      男子56公斤级举重决赛上,吴数德以总成绩267.5公斤(挺举147.5公斤、抓举120公斤)获得冠军。

      男子60公斤级举重决赛上,陈伟强以总成绩282.5公斤(挺举157.5公斤、抓举125公斤)获得冠军。

      男子67.5公斤级举重决赛上,姚景远以总成绩320公斤(挺举177.5公斤、抓举142.5公斤)获得冠军。

      根据国际举联规定,奥运会举重比赛成绩记入当年第38届世界举重锦标赛成绩,因此以上四人又同时分获第38届世界举重锦标赛的总成绩冠军。而他们的挺举成绩又同是该单项目第一名,所以四人同时又分获38届世界举重锦标赛挺举单项冠军(奥运会比赛只计算抓举和挺举总成绩,如总成绩相同则赛前体重轻者列前,如再相同,则以赛后即称体重轻者列前)。

      接着再来看JP1相对应的4枚举重片的附图设计剪影:

      (16-2)52公斤级举重,以抓举为主图,挺举为副图。

      (16-3)56公斤级举重,均以抓举为主图。

      (16-5)60公斤级举重,以挺举单一剪影为图。

      (16-6)67.5公斤级举重,以抓举单一剪影为图。

      通过对比获奖情况和对应的4枚JP1举重片可以看出,四项举重冠军中仅有(16-5)60公斤级举重一项是表现挺举的。而(16-2)52公斤级举重剪影将挺举和抓举主次颠倒、(16-3)56公斤级举重和(16-6)67.5公斤级举重均仅以抓举剪影为图,从JP1的发行目的和表现手法上来说,不仅没有将我奥运健儿的最好成绩(挺举)表现出来,反而还可能有一定程度上的误导作用。这是4枚举重题材JP1邮资片设计的不足之处。

      另外在这四枚举重片中出现了两幅挺举剪影图,一是(16-2)52公斤级举重,另一枚是(16-5)60公斤级举重。两幅剪影图均为挺举中的上挺姿势。

      举重竞赛动作技术,就是运动员最大限度充分利用运动员自身的体能支撑面的反作用、杠铃弹性力和重力举起最大杠铃的技巧。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各个阶段中用力是否最有成效,是由身体各主要关节形成适宜角度和杠铃所处的相应的适宜位置来决定,所以整个动作只有在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和运动员个人特点的情况下才能以有限的力量举起最大的杠铃质量。用力过程中的实效性、经济性和合理性是衡量两种举重竞赛动作的客观标准。在具体应用时,尽管动作方法不尽相同,运动员的特点各异,但是必须遵循一些共同性技术原则。这些技术性原则是人们长期从事举重运动的经验总结,也是今天从事该项运动的理论依据。

      抓举是运动员将杠铃平行的放在两小腿前面,两手虎口相对撞杠,以一个连续动作把杠铃从举重台上举至两臂,在头上完全伸直;挺举是运动员以两个分解的动作把杠铃举过头顶。先将杠铃放置于身体重心的水平线上,屈腿预蹲,将杠铃提起,经过胸前将杠铃置于肩上,然后站立;然后是两手握杠,曲臂,下颌与杠平,直臂推起,动作完成。

图1:挺举动作分解图↑

     在举重的技术性动作中关于握杆有窄握、中握和宽握三种姿势,抓举和挺举两种不同举重方式根据力学原理所遵循的“近、快、短、和谐”四项基本原则,抓举一般使用宽握(运动员上体前倾、两手握杠屈臂拉起至上臂与肩平时,上臂与前臂夹角大于直角称为宽握)最为优越。挺举握距则要比抓举窄,一般采用与肩同宽或比肩略宽的距离较为合适。 在(16-2)52公斤级举重和(16-5)60公斤级举重两幅挺举上挺姿势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其握杆的姿势为宽握(类似抓举的握法),虽然作者在设计时在人物造型上强调动态而放弃细节,但是这种非规范的动作无论是在一般的举重训练还是严格的举重竞技赛上都是不可能看到的姿势,已经偏离了基本的动作规范标准,因此可以说存在着严重的设计错误。

图2:在第23届奥运会上52公斤级举重冠军曾国强挺举中的上挺姿势↑

三、制版和版模特征

      JP1的印刷全张是多少?蒋小音写的《“JP.1”纸质初探》,文中说JP1“整版印刷排列为3×5”。事情过去这么多年了一直未见有人对这个观点进行否定,对于这个观点的正确与否其实可以做个简单的测试,纸张都有一定的规格标准,如果按照3×5这个排列可以推断出印刷全张的纸张最小成品规格为(148mm×3)×(100mm×5)即444mm×500mm,出于节约原则,印刷时一定会选择最恰如其分的开度的纸张,而适用这个开度的纸张为2开的正度纸张(见图3纸张开数表),它的规格为540mm×780mm,但是这个规格的纸张宽度780mm要比成品宽度500mm多出280mm,在这种情况下完全可以再横排多印上一到两枚,也就是可以印成3×6或者3×7的排列,这样两边仍可以留出足够的修边尺寸作为印刷裁切线、规矩线和色标等边纸信息之用,这个测试基本可以排除3×5的排列方式。除了这个测试还可以用JP1每枚的发行量除以15,无论哪一枚JP1用这个方法来计算都无法得到整数倍的结果,显而易见“整版印刷排列为3×5”这只是未加证实的没有根据也不可能的一个错误推测。JP1的印量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尾数都精确到百枚,因此只有印刷全张数乘以倍数等于100的情况下才符合印量特点,能够被100整除的数为100枚(1×100枚)、50枚(2×50枚)、25枚(4×25枚)、20枚(5×20枚),这四组乘数中基本可以排除100枚、50枚这两种情况(没有这么大的印刷明信片的纸),那么25枚、20枚这两组中究竟是25枚(5×5排版)一版还是20枚(4×5或者5×4排版)一版呢?仍可以用纸张开度来加以检测,如果是25枚(5×5)排版,那么印刷成品纸张规格最少为740mm×500mm(不含修边尺寸),如果是20枚(4×5或者5×4)排版,那么印刷成品纸张规格最少为592mm×500mm或740mm×400mm(不含修边尺寸),这三种规格纸张中最适合印刷的就是2开540mm×780mm规格的正度纸张用来印刷740mm×500mm(5×5排列)规格的成品片,两边同时还各有20mm的富余纸张可以作为修边之用。而592mm×500mm和740mm×400mm适用纸张为全开787mm×1092mm的正度纸张、全开889mm×1094mm的大度纸张和2开590mm×880mm的大度纸张三种,但是这三种纸张又可以不只印刷20枚的JP1,因此可以完全排除。有拍卖目录上出现的JP74的印版(5×5排列)和有集邮者对YP的复组(也是5×5排列)也可以间接证明这个排列方式的可能性,不一一详述。综上分析可以基本判定JP1的印刷全张为25枚(5×5排版)而不是15枚(3×5排版)。

图3:纸张开数简表↑

    JP1未见有特设印版暗记。主要版模特征表现在志号“JP1  1984”上,前15枚用黑色45度网纹印刷,(16-16)金质奖章的志号和发行年份用灰色实印。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如(16-11)男子吊环片左下运动项目的英文“Rings in Gymnastics”的第一个“R”字母的左下被削去一块;(16-14)女子排球片左下的运动项目英文“Women’s Volleyball”的“a”字母右下收笔处的尾巴漏笔(图4),和其它JP1中的“a”字母完全不同,应该是母模特征,具体形成原因有待考证。另外在(16-3)56公斤级举重发现左下项目文字“举重”两字之间多出一点、在(16-4)男子50米移动靶的左下英文“Men’s 50m Moving Target in Shooting”中“in”的“n”字母首笔底部多出一点(图5),两种片均有一定量存在,估计是印版污损形成的子模特征。

              图4\5↑

四、纸张使用

      JP1采用单面布纹白卡纸印刷,分格布纹卡纸和点布纹卡纸两种。截至目前的发现,全套16枚片均采用了格布纹卡纸印刷,而仅有(16-5、6、7、8、9、10、11、12、14、15、16)这11枚采用了点布纹卡纸印刷,其中格布纹卡纸(16-16)、点布纹卡纸(16-5、6、14)的印量较为稀少,根据目前的收集情况来看这四枚片的自然实寄片比新片更少,且在目前尚未发现它们的首日实寄片存在。各枚片的具体情况如下:

编号

项目名称

发行日期

面值(分)

发行量(万)

格布纹

点布纹

备注

1

男子自选手枪

8月1日

4

80.86



2

52公斤级举重

8月1日

4

80.66



3

56公斤级举重

8月2日

4

80.36



4

男子50米移动靶

8月3日

4

81.26



5

60公斤级举重

8月3日

4

80.06

点布纹纸极少

6

67.5公斤级举重

8月4日

4

79.96

点布纹纸极少

7

女子小口径标准步枪(3×20)  

8月5日

4

80.56


8

女子花剑个人

8月6日

4

80.46


9

男子自由体操

8月7日

4

80.36


10

男子鞍马

8月7日

4

83.36


11

男子吊环

8月7日

4

80.66


12

男子跳马

8月7日

4

82.96


13

女子高低杠

8月8日

4

86.56



14

女子排球

8月10日

70

69.86

点布纹纸极少

15

女子跳台跳水

8月13日

4

85.46


16

金质奖章

8月19日

4

80.76

格布纹纸较少

图6:格布纹纸↑

图7:点布纹纸↑

五、印刷和裁切中的变异品种

      JP1采用四色胶印机胶版印刷,首先用红黄蓝三原色混印出彩色蓝黄黑绿红奥运五环(其中黑色环由红黄蓝套色而成、黄色由黄色底色套红色圆网点而成、绿色由黄蓝套色而成)、点缀的三颗黄色的星星(由黄色专色套红色网点而成)、邮资图(其中黄色五环直接由黄色专色印刷)、“中国在第23届奥运会获金质奖章纪念”中英文、“中国人民邮政明信片”中英文、名址线、“JP1  1984”,这一切印好后,只待新华社每传获金捷报,便可将相关项目的黑色剪影和运动项目的中英文加印上去。在这个印刷过程中,如果套色不精准时就会发生套色移位现象,套色移位距离过大时甚至还会将本应裁掉的在边纸上的色标、裁切线和规矩线印到片内;如果油墨用完了重新调配或者不是同一批次调配的油墨,有可能会因为浓度比例不同造成刷色差异;在刷色时当油墨过浓或未干的情况下印刷全张叠压在一起受压力较大时可能会导致正面的图文粘印到上一片的背面;因JP采用单面布纹纸印刷,正反两面完全不同,在印刷时将纸张反置,就会导致本应该印刷在有布纹一面的图文印刷到背面没有布纹的一面,俗称反面印,类似于有背胶邮票的胶面印;当印版在印刷时受到异物遮挡(比如细小的纸屑、未完全调匀的油墨团或其它异物)或者损坏变形的时候,就可能导致瑕疵使图案局部变形或刷色缺失。

      JP1的印刷全张在裁切成成品片时,也有可能会因为进纸不到位或者发生偏移,导致裁切移位变异,移位较大时也可能将本应裁掉的在边纸上的色标、裁切线和规矩线裁到片内。

      根据个人收藏以及见闻,目前发现JP1在印刷以及裁切时主要出现了如下一些变异品种:

      点布纹纸漏印黑色运动员剪影及运动项目中英文字。由此可以判断出黑色运动员剪影及运动项目中英文字与采用红黄蓝灰四色胶版印刷出的彩色底纹、“中国在第23届奥运会获金质奖章纪念”中英文字、灰色印刷的“中国人民邮政明信片”中英文、名址线、黑色网纹印刷的“JP1  1984”不是同一次套印而成。(图8)

图8↑

      (16-1)男子自选手枪:格布纹纸黑色剪影和左下运动项目中英文以及右下的“JP1  1984”整体上移约6mm(图9)、黑色剪影局部漏印(图10)、格布纹纸反面印刷。由此套色移位可以判断出黑色剪影和左下运动项目中英文以及右下黑色网纹印刷的“JP1  1984”与彩色底纹、“中国在第23届奥运会获金质奖章纪念”中英文字、灰色印刷的“中国人民邮政明信片”中英文、名址线不是同一次套印而成。


图9↑

图10↑

      (16-2)52公斤级举重:格布纹纸黑色剪影和左下运动项目中英文以及右下的“JP1  1984”整体上移约5mm、格布纹纸黑色剪影复印(图11)、格布纹纸反面印刷。

 图11↑

      (16-3)56公斤级举重:格布纹纸黑色剪影和左下运动项目中英文以及右下的“JP1  1984”上移约7mm,片下带规矩线及色标(图12)、格布纹纸黑色剪影复印。

 图12↑

      (16-5)60公斤级举重:格布纹纸黑色剪影图中左边的杠铃片破版变异。(图13)

图13↑

      (16-6)67.5公斤级举重:格布纹纸黑色剪影图中右边的杠铃片破版变异。(图14)

图14↑

      (16-7)女子小口径标准步枪(3×20):点布纹纸裁切下移位,邮资图与片上边距约1.5mm(正常情况约4.5mm)。发现有三种情况,第一种片下出现规矩线和黑色色标(图15);第二种片右下角出现裁切线,黑色剪影中小口径标准步枪中部(托枪的左手处)有一直径约1mm的圆形漏色(图16);第三种片仅裁切下移位,片右边和下边都没有边纸信息。这三种移位片的不同特征是因为所处于印刷全张中不同位置所致。片下带色标和规矩线的是因为此片处于印刷全张的下边,右下带裁切线是因为该片处于印刷全张的右下,而片的右边和下边都不带任何边纸信息的则是因为处于印刷全张中间或不带边纸信息的四边,这种裁切移位片在三种片中出现得最多。


图15↑

 图16↑

      (16-8)女子花剑个人:点布纹纸黑色剪影和左下运动项目中英文以及右下的“JP1  1984”上移约4.5mm。(图17)

图17↑

      (16-9)男子自由体操:格布纹纸背面粘印黑色剪影。(图18)

图18↑

      (16-11)男子吊环:格布纹纸背面粘印黑色剪影和运动项目中英文字。(图19)

图19↑

      (16-12)男子跳马:格布纹纸复印旋转180度男子鞍马黑色剪影(图20)、点布纹纸黑色粘连(本来运动员右臂分别与前胸和腰部有一白色空隙,而此片的运动员右臂与前胸之间的空隙已经基本粘连,和腰部之间的空隙已经完全粘连,双腿之间也局部粘连)(图21)、点布纹纸左下纸张破损引起印刷及裁切变异。(图22)


图20↑

图21↑

图22↑

      (16-14)女子排球:格布纹纸裁切下移位,邮资图与片上边距约0.5mm。(图23)

图23↑

      (16-15)女子跳台跳水:点布纹纸背面粘印黑色剪影和运动项目中英文。(图24)

图24↑

(16-16)金质奖章:点布纹纸反面印刷。

    另外还会经常看到邮资图中的灰色部分有套色向右移位的情况。灰色本应该与邮资图左边平齐,虽然只向右移位不到1mm,但是肉眼很容易看出灰色凹陷进去了,这也可以证明灰色印刷的“中国人民邮政明信片”中英文、名址线、邮资图中的灰色与彩色部分不是同一次印刷完成。综上一些套色移位片的移位情况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JP1至少有四个印版分四次套印而成,首先印刷红黄蓝组成的“中国在第23届奥运会获金质奖章纪念”中英文片题、彩色五环和点缀的星星和邮资图;第二步印刷灰色部分的“中国人民邮政明信片”中英文、名址线和邮资图中的灰色;第三步印刷右下角黑色网纹组成的“JP1  1984”;第四步也是最后一步印刷黑色运动项目剪影和项目名称的中英文。

六、发行和邮政使用

      因为印刷、裁切和打包(单一品种单独打包,每包1000枚)这个过程仅不到三天时间完成(不排除边印刷边将成品分发到北京的邮局出售,这也可能是有些片一直未见首日使用的原因),JP1前15枚片在获得金牌后的第三天于北京首先发行,其他省、市、自治区陆续发行。发行日期为1984年8月1日—8月19日。JP1系突发品种,除北京有首日实寄片外,其它地方均未见有首日实寄片存在,市场上见到的北京以外的首日片甚至超前实寄片一般可以判断均系非真实寄的倒戳品。JP1(16-16)金质奖章片规定发行日期为8月19日,传闻有北京8月18日超前实寄的情况,本人尚未见有实物,希望知情者或实物收藏者能够提供详细真实的信息证实。

      JP1发售当日,有部分集邮爱好者到位于和平门的中国邮票总公司购片销戳,当时未启用纪念邮戳,有些集邮者便销盖上环为“北京”下环为“BEIJING”的国际日戳,再拿到距总公司约百米之遥的和平门邮局实寄。当时《国内邮件处理规则》第59条规定“日戳和各项戳记应当妥为保管,并按照规定使用,刻有汉语拼音文字的国际日戳不得盖用在国内邮件上”,和平门邮局依照此规定贴出一告示,凡在总公司销盖了国际日戳的JP1欲实寄一律要另外加贴符资的邮票,否则做欠资处理。有少数集邮者按照这个规定加贴了邮票再寄,也有些集邮者在实寄的时候未按照规定加贴邮票,和平门邮局一律作欠资处理。但是对于这批JP1的处理不尽相同:对于寄信人地址落款清楚的贴改退批条退回寄件人通知补足资费后再寄;落款地址不清楚的被销上北京51支(和平门邮局)的椭圆形欠资戳作了欠资处理,对于欠资应收金额的征收有的是按照欠资金额的两倍征收(《国内邮件处理规则》第78条规定按照所欠资费加倍计算应收款额)(图25),有的只是正常欠资数(图26),也有极少数未做任何处理就发往寄达地的(可能是该类邮件较多以致忙中出错),还有的干脆邮局代贴邮票。据了解对这些欠资JP1邮局并未真正征收所欠邮费。

图25↑

图26↑

      JP1发售当时无需凭证购买,精彩的画面、经济、方便、实用,加上受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的影响,无论是集邮者还是不集邮的普通百姓,都竞相购买收藏或实寄,在自然使用中消耗很多,最为常见的自然使用片中要数知识分子和学生群体了。但是受到纸张的影响,该片在正面邮戳销戳清晰的很少,不符合当时《国内邮件处理规则》第74条“各类邮件上所贴的邮票(包括邮资信封和明信片上所印的邮票图案)必须用日戳盖销。日戳要盖得清晰”的规定,事实证明布纹纸不适合印刷JP邮资明信片,在后来发行的一百多套JP中再也没有使用此类型的布纹纸张印刷了。JP1成为目前唯一一套使用此类型布纹纸印刷的JP片。

 七、结束语

      虽然距JP1发行时间已经过去20多年,但是她的魅力却依然不减,并且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集邮爱好者、集邮研究者的青睐。虽然我们对她的收集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也还有许多的新老问题等待着我们去解决,比如:

      JP1是否有北京以外省份的首日使用?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有可能在首日时通过飞机、火车、汽车等带往外地使用;

      JP1(16-1、2、3、4、13)是否存在点布纹纸印刷?前几年曾经接触过一位朋友,据他所言其手中就拥有一枚用点布纹纸印刷的(16-3)56公斤级举重片。如果当时库存点布纹纸未完全用完的情况下或者纸张误用的情况下也有可能会出现点布纹纸印刷这几枚片。毕竟才20多年,尚有一些原包未拆的JP1,有一些集邮投资者购买后一直存放未加检视的JP1,在未有官方的正式披露和经过漫长历史检验的情况下,这一切皆有可能;

      为什么印刷JP1时有的使用了两种纸张有的只有一种纸张?早在1982年12月15日发行的HP2采用了单面点布纹纸张印刷有图案的背面,1983年11月15日发行的HP3采用了格布纹纸印刷有图案的背面。当时印刷北京风景图普通邮资明信片所使用的是黄卡纸,为了表现JP艳丽明快的色彩,显然黄卡纸不适合作为首选纸张。那么这个时候如果恰好有库存未用完的在印刷HP3时用的格布纹纸,本着节约的原则,就直接选用了这种纸张作为JP1的印刷用纸。因为事先并不能够知道中国在这次奥运会上能够获得多少枚金牌,为了准备得更加充分,所以要提前印刷好足够数量的有底纹的JP1,因此在格布纹纸快要用完的情况下又一边继续利用库存未用完的印刷HP2的点布纹纸来应急,一边进购同类的格布纹纸和点布纹纸同时印刷JP1。在后来加印黑色剪影和项目名称中英文字时导致了两种纸张的混用和部分JP1两纸张数量比例上严重的差距,当然这只是个猜测,还需要进一步找到更有利的证据去证实;

      按照卢天骄女士的设计随笔中所说,当年是先将彩色底纹等全部印好,奥运会开幕或者金牌后才开始加印黑色剪影和项目名称中英文字。但是全套中的16-14女子排球片的邮资图底色为绿色,不同于其它15枚片的蓝色,这也就是说在前期印刷工作中已经预先印好,为什么要单独印刷一张与其它片不同底色的邮资图?是预先就为女排获金作的准备还是其它什么原因?

      第16枚片金质奖章,左附图彩图与其它15枚片有明显区别。按照当时的印刷情况,这枚片的正面的彩色底纹如果也是在奥运会开幕前就已经印刷好了,那么加印片背面的信息文字应该也只要三天的时间。JP1是在获金牌后的第三天发行,那么(16-16)应该是在奥运会闭幕(8月12日)后的第三天(8月15日)发行,但是为什么却是8月19日才发行?如果按照正面和背面各三天的印刷时间,这样似乎可以解释为什么迟至19日才发行的原故,那么是不是可以假设这枚片是临时决定的一个突发品种?

      不管怎么样我们都有理由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的深入,JP1必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广阔、更精彩的天空,将JP1更真实的一面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发布时间2019/10/14 14:12:54
浏览次数1
留言信息
将该帖推荐给好友
确认
把我的留言抄送给
的站内信



经营许可证备案号:苏B2-20170460  |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17052759号-1  |  版权所有:南京金网艺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