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来到摸鱼集藏! 登录
首页
>
交流论坛
>
艺术文化交流论坛
>
一尘不染 —— 读张伯驹书法-摸鱼集藏

一尘不染 —— 读张伯驹书法-摸鱼集藏

发表人资料
普通会员
分享
投诉
评分
留言
发新帖
一尘不染 —— 读张伯驹书法-摸鱼集藏

众所周知,西晋陆机的《平复帖》,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唐代李白的《上阳台帖》、杜牧的《张好好诗卷》,宋代黄庭坚的《诸上座帖》、蔡襄的《自书诗册》、赵佶的《雪江归棹图卷》、范仲淹的《道服赞》,元代钱选的《山居图卷》等一批闻名遐迩的古代书画作品,都从张伯驹的私藏,变成了国家所有的文化瑰宝。

这是表面文章。背后波谲云诡的故事,成为文学作品、影视剧作品的情节,张伯驹被世人认知。

少年时代始学书法,听到了张伯驹的传说。他是吉林省博物馆的副馆长,学问家、诗人、书法家。开始,以为张伯驹是吉林人,还为此骄傲过一阵子。后来才知道,他的家在北京,被划为“右派”后,于1961年到吉林工作的,先后任吉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第一副馆长。“文革”期间受过冲击,令其退职,下放到吉林市舒兰县朝阳公社,因年迈不被接收,只好离开吉林返京。长春到北京的火车票买不到,他和妻子潘素先到了天津,在张牧石家落脚,准备休整几天后,再回北京。

张牧石,天津著名诗人、书法家、篆刻家、鉴定家,著有《茧梦庐诗词》《篆刻经纬》《张牧石印谱》《张牧石诗词集》《张牧石艺略》等书,与张伯驹交往深厚。张伯驹所用印章,均出自张牧石之手。作为不速之客,张伯驹的到来,令张牧石喜出望外,他们以诗词、书画、京剧为话题,畅所欲言。后来,张牧石说:“张老来了之后,任何遭遇不提,就是谈词,心态实在是太好了……永远不会再有第二个张伯驹了。有人认为那样的家世,现在又这样,不定得多颓丧呢,但是他高兴极了,照样。”“一个床挤着一块睡,我和我老伴,张老和潘素,我们四个住在一个房间里,中间拉个帘子,他们夫妻在里面,我们夫妻在外面,住了18天。

这是1970年的事情,时隔49年,我读到张伯驹与张牧石的十余通手札,感受到两个人真挚的友谊,也看到张伯驹书法的一尘不染。

张伯驹的书法,与他的声名一样高。比之张伯驹其人,他的书法争议之处很多。关于他的书法,我看到这样的论述:“张伯驹书法师承甚广,包世臣、何绍基、《龙门二十品》,以及‘二爨’、索靖、司马金龙墓漆画题字等,林林总总,有几十家。最后熔众家于一炉,自成一脉,字体甚为怪诞,古意极浓,前无古人,自称‘鸟羽体’。”如果我没有看到张伯驹与张牧石的手札,会保留地同意这样的判断。但看到这批手札之后,我对张伯驹的书法有了自己的认知,他也许没有学过何绍基、《龙门二十品》、“二爨”,而他有可能学过索靖、金龙墓漆画题字。

我没有考据,究竟是他自己,还是别人把他的书法说成“鸟羽体”。如果是他自己,有很大可能是一句玩笑话。张伯驹经常示人的书法,常常把一条直线写成曲线,那一条条有规律的、弯曲的线,结构出来的字,动感十足,却也有几分俗气。对“鸟羽体”书法,我不喜欢,但我愿意在字里行间猜想他的传奇人生。有时,他本人的魅力要超过他的书法。

然而,张伯驹的手札书法魅力无限,甫一阅读,便深陷其中。

牧石词家:《梦边双栖图》画就,尚雅丽,窗前杏花一树,左高枝上有双燕。钟美贺银婚词及余与君坦贺银婚并题排云殿残砖瓦词并奉上。又余及君坦近唱和词附录,奉诸君一粲。机峰《传奇》希能于阳历年前告成,便往取。因春节前去西安,此后来京津当在夏间。来亦小作勾留,离多会少也。专此,即颂近祺。碧拜,夏历十月廿五。(见图一)

1

图一

随性而书,波澜不惊。写字时的指尖动作很小,故没有“鸟羽体”的雕琢和夸张。行气疏密得当,笔法烂漫娴熟,墨色层次分明,节奏感清晰可见。从这通手札的书法来看,我对“字体甚为怪诞,古意极浓,前无古人,自称‘鸟羽体’”的判断有了敌意。张伯驹的书法一点也不怪诞,是典型的文人书法。

《录黄君坦诗》(见图二)比之“与张牧石手札”更为老辣、质朴。云烟满纸,风度翩翩,是张伯驹人格的写照。他抄录了黄君坦四首七绝,这四首七绝“皆写我本事”,伤感、哀婉,真情浮动。

竹枝婀娜柳枝浓,几日烟条映碧丛。只惜芳菲歌板歇,斜阳闲坐对盲翁。

蛮腰一搦嫁时妆,长记班骓系陆郎。残月晓风词客老,化萍遮莫觅秋娘。

包明月曲不堪听,湖上人家柳色青。料得归来双燕子,天涯芳草诉飘零。(梁宫人包明月有《花溪歌》。丛碧寓庐为曲家包丹庭故居)

树犹如此我何堪,(银)锭金丝水一湾。剩与鸥波商画稿,乱柴斧劈补青山。

   右君坦词,皆写我本事

2

图二

张伯驹坦陈“皆写我本事”。张伯驹的“本事”一唱三叹。坊间对张伯驹的“四公子”身份津津乐道,的确,民国年间的“四公子”颇具传奇色彩,比如溥仪的族兄溥侗、袁世凯的次子袁克定、张作霖之子张学良,他呢,则是直隶总督张镇芳的后代。他与袁克定均有诗词、书画之爱,有显赫的出身和横溢的才华,名号有“云”字,便被称为“中州二云”。画家刘海粟概括准确:“他是当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从他那广袤的心胸涌出四条河流,那便是书画鉴藏、诗词、戏曲和书法。四种姊妹艺术互相沟通,又各具性格,堪称京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

《录黄君坦诗》写出了“京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的神采。张伯驹抄录的第一首七绝,以苍茫的笔墨,写出了人生冷暖、世态炎凉。“竹枝婀娜柳枝浓,几日烟条映碧丛”,任意书写,欹斜之中,诗情词意,感人至深。“只惜芳菲歌板歇,斜阳闲坐对盲翁”,与前两句呼应,摆动中有一种超凡的坦然。

张伯驹的手札、诗札,是他最好的书法,也是那个时代有水准的书法。读《录黄君坦诗》,让我想起马宗霍在《书林藻鉴》所录的曾熙对沈曾植书法的评骘。曾熙说:“余评寐叟书:‘工处在拙,妙处在生,胜人处在不稳。’寐叟于前两义逊谢,至后语不晓。髯曰:‘翁罩溪一生稳字误之。石庵八十后能不稳。蝯叟七十后更不稳。唯下笔时时有犯险之心,故不稳。愈不稳则愈妙。’寐叟避席曰:‘不能至此,但奋吾老腕为之,未知能到不稳处否?’”

“不稳”,值得深思,这是一种美学追求和美学语言。“不稳”是对心性的展露,对个性的表达,更是对世俗的反省。书法的程式化由来已久,试图有所突破,需要笔墨语言的独特表达。“不稳”,是另外的稳,通过自我追问,诗意阐扬,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与张牧石的三页长札(见图三),是“不稳”书法的代表之作。这通手札的书法滞涩、沉雄,将生命情感、生活经历的所思所想付诸笔端,所言“忏悔为大功德,觉悟为大智慧,须于忏悔中求觉悟”的感喟,对我们依然有启发。

3

图三

书写有质感的文字,在书写中感受人生冷暖,寻求人生价值,是文人书法的基调。我一直强调,优秀的书法作品要体现思想深度,要有艺术感染力以及以此生发出来的人格魅力。这些要素,在张伯驹书法中可感可识。张伯驹是文人,他的诗词写作,是他认知世界的另外方法,“从容淡定、充满智慧、深沃道心”(周笃文语),是真正意义的文学表达。文学思考,助推了张伯驹的书法。他一直延续传统书法的文化气息和书写形式,尺幅小、内涵大、用笔轻、痕迹重,创立了一个张伯驹独有的书法世界。


发布时间2019/10/12 11:45:39
浏览次数1
留言信息
将该帖推荐给好友
确认
把我的留言抄送给
的站内信



经营许可证备案号:苏B2-20170460  |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17052759号-1  |  版权所有:南京金网艺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