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来到摸鱼集藏! 登录
首页
>
交流论坛
>
艺术文化交流论坛
>
初识陈传席那些事-摸鱼集藏

初识陈传席那些事-摸鱼集藏

发表人资料
普通会员
分享
投诉
评分
留言
发新帖
初识陈传席那些事-摸鱼集藏

1982年,我在《安徽日报》做文艺记者,专门采访文艺界的人,结识了许多朋友。下半年的一天,我去安徽省文学艺术研究所采访,那里云集了许多名人,如著名美学家、美术史论家郭因,戏曲家陆洪飞、金芝、完艺舟,作曲家时白林……采访结束后,我在与所里朋友的闲聊中听到了一件有趣的事: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研究生陈传席给当时的郭因写信,指出其美学名作《艺廊思絮》(获1979—1981年《当代》文论奖)中的某些问题,主要是引用古代美术典籍出现的错误。郭因是继朱光潜之后安徽又一美学大家,其学术贡献广受学界推崇。他给这个年轻的研究生回信,大致是说自己引用的依据是黄宾虹、邓实主编,上海神州国光社1911年出版的《美术丛书》。陈传席回信说《美术丛书》存在一些错误,主要表现在断句上有误,郭因可能是被误导了。郭因立即找出相关的其他权威版本的美术典籍进行核对,果然发现有误。郭因又去信表示感谢,并邀请陈传席毕业后来安徽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工作。不久,陈传席就到了安徽。我当时觉得陈传席是个真正做学问的人,对学问有股较真的劲。于是,我抽空专门去拜访他。刚见面,陈传席说:“来采访我吗?”我回答:“也算是吧。”第一次见面开场白之后,我们一见如故,相谈甚欢,聊得投机。陈传席说到他“文革”中天天默背古典诗文的往事,也说起他在淮北煤矿当技术员的生活,还谈起在南京师大美术系研究生班学习的经历……大概我们之间有共同语言吧,一来二往,走动多了,我与陈传席就结下了亦友亦师的不解之缘,直到今日友情浓烈一如当年。可以说,初识陈传席是先闻其名,后见其人的。
有一段时间,我去研究所找陈传席聊天,所里的人都说好久没有看到他了,那时也没有手机,联系很不方便。我觉得有些纳闷,有些想念他了,一天下午,我带了些零食去陈传席住的招待所。说是招待所,其实就是安徽省体育馆看台座位下面的格子间,条件十分简陋,不到七八平方米。房间又不规整,一个很高的小百叶窗户投进一线光亮,房间只放下一张单人床和一张桌子,剩下的几乎就没有什么空间了,更谈不上什么卫生间。我请服务员带我去陈传席住的房间,如果没有人带路很难找到,在看台下面拐来拐去,像迷宫一样,又像钻地道。敲开房门,见到陈传席,我吓了一跳。只见他头发蓬松,胡子拉碴,右脸上有一条已经干了的血迹。我忙问脸上的血迹是怎么回事,陈传席自己压根不知道,也很惊讶。没有镜子,打来一盆水,对水作鉴,映照出模糊的脸庞。我再三追问,他这才想起前几天流鼻血,用手一抹涂到了脸上,然后自然风干了。我责怪他太不注意身体了,陈传席则说:“现在争分夺秒地写书,洗脸、吃饭什么都顾不上了。”我问写什么书这么重要,他说:“早就酝酿好了,写一本80多万字的《中国山水画史》,一写起来就什么都忘记了,哈哈……”我开玩笑地说:“都以为你失踪了。”陈传席笑着引用鲁迅《自嘲》诗说:“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我让他停下笔来吃点东西,一起聊聊天,休息一下。于是,陈传席一边吃东西,一边心不在焉地聊天,心却依然在写书上。看着桌子和床上堆满了书,我想帮他把书整理一下,陈传席立即说:“别动!你一动就全乱了。你别看乱得一塌糊涂,哪本书在哪里我心里有数,随手就能找出来,使用起来方便。”我随手拿起一部大开本十三经来,翻开一看,全是没有标点的,说:“这样典籍使用起来不是很费劲吗?”陈传席这才为我揭开没有断句标点典籍之谜:“断句标点的人按照自己对典籍的理解去断句去标点,如果他理解错了,就断句错了,标点也错了,后人如果不求甚解,也就跟着错了,以讹传讹,害死人了。”听到这里我俩相视一笑,当年郭因就是吃了这样的亏。
当时,看到陈传席在写“魏晋六朝”的章节。我瞄了一眼,看到有引用庄子的段落,说:“庄子的著作佶屈聱牙,晦涩艰深,难读难懂。”陈传席说:“这就是我要使用没有断句标点的古籍本的原因,我不想被别人误导,所以引用古籍都要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断句去标点,写出的东西就是我陈传席的东西。”我又说:“你告诉过我,你曾经把《宋词三百首》背得滚瓜烂熟,听说你读研究生时,是中文系教授唐圭璋为你上宋词课。先生让你先把宋词熟读熟读,你却当着先生的面背起宋词来,先生大吃一惊,有这回事吧?”陈传席呵呵一笑说:“就算有吧,你从哪里知道的?”我回答:“我是记者啊!记者是包打听啊!”我接着说:“宋词比较好背,朗朗上口,庄子能背吗?”陈传席对我挑战说:“你考我?那你就选一段,你看着书,我来背。”就这样我俩一个当老师、一个当学生,陈传席按照我选的段落背了起来,竟然一字不差。背完他有点得意,似乎在说怎么样,你这下相信了吧。当时我真是惊讶得目瞪口呆,居然还有这样的人,这哪里是人才啊,简直就是鬼才。从这件事后,我对陈传席更加刮目相看,始终把他当作我心目中的标杆。他的治学风格影响了我一辈子,我写了近八十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书,可以说与陈传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尤其是我为上海文艺出版社写的《中国绘画史演义》,深得陈传席的传授。后来的几十年里,我在很多场合讲学时都要列举陈传席这个例子,告诫大家做学问要有真本事。
不知不觉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起身告辞。陈传席二话不说,立即坐到桌子前,拿起笔又开始写起来,说:“我不送你了,你走时把我房门关上。”这家伙就是这样一个不拘小节、任性率真的人,说话行事与常人不同,有时天真得像个小孩问这问那,有时顺着本性尽说大实话,不分场合,以至于有人误以为他孬。他实在是不了解陈传席,更无法与陈传席同日而语,其实陈传席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

我幸运,这辈子有陈传席这个好朋友。(附图为陈传席《千峰翠色》)

微信图片_20191010111238


发布时间2019/10/10 11:14:11
浏览次数1
留言信息
将该帖推荐给好友
确认
把我的留言抄送给
的站内信



经营许可证备案号:苏B2-20170460  |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17052759号-1  |  版权所有:南京金网艺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