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来到摸鱼集藏! 登录
首页
>
交流论坛
>
艺术文化交流论坛
>
书法技巧 : 关于米芾的“集古字”-摸鱼集藏

书法技巧 : 关于米芾的“集古字”-摸鱼集藏

发表人资料
普通会员
分享
投诉
评分
留言
发新帖
书法技巧 : 关于米芾的“集古字”-摸鱼集藏

一、“集古字”的由来

说到“集古字”,我们很容易想到在书肆里看到的大量集古字字帖。目前市面上有一些把古代的某些碑帖集成短句、对联、诗词、文章的集古字字帖和教材,如《集〈张迁碑〉楹联》《集孙过庭〈书谱〉唐诗宋词》等。

集字书法,古已有之。拿王羲之的字来说,在初唐由于唐太宗的竭力推崇,故而有了集王羲之书法的碑刻作品。流传至今日,最有名的莫过于《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图一为拓本局部)。这件书法刻石立于唐咸亨三年(672),现存于西安碑林。虽然是集字,但由于集字者精于书法之道,又加上刻工技艺精湛,所以整篇书法两千多字,能做到前后贯通一体,确是殊为不易。又如《兴福寺半截碑》(图二为拓本局部)为唐代兴福寺僧人大雅等集王羲之书法所刻,唐开元九年(721)立于长安。此碑又称《吴文碑》或《镇国大将军吴文碑》,因出土时只剩下半截,故又称“半截碑”。

1

图一

2

图二

以上是唐人集王羲之字的集古字碑,现在再来说说另一种集古字,那就是米芾的“集古字”。米芾曾说:“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米芾的“集古字”是人们对他书风形成之前的作品的评价。

米芾的“集古字”其实是一种学书方法,他取法多家的长处,综合而成自己一家。学习书法,不能不学习古人。米芾学书,功夫极深。“一日不书,便觉思涩”他对古代书法锲而不舍地钻研,使他古帖的临习到了信手拈来的自如境地。如他临王羲之的行书《平安帖》(见图三),对比王羲之的原帖(见图四),米芾纵笔挥洒,如同自家原创。

3

图三

4

图四

米芾学习晋唐名家,有一个大致上的先后顺次。他先学颜字,再学柳字,然后学欧字,之后学习褚遂良的书法,以及段季展的书法。他从段季展的书法风格中发现段书源自王羲之的《兰亭序》,于是他又学习王羲之等魏晋名家法帖。学习前贤的楷书、行书、草书之外,米芾也学习隶书与篆书。在取法前贤方面,米芾可以说是宋代书家中最广博的一位。数十年集古字的浑厚功底,使他因集古而得势,书法尽显天真自然,绝不矫揉造作,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二、集古字”法的实质

米芾所说的“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

其一是“取诸长处,总而成之”。对范本的学习,不是生搬硬套,不是把不同书家的字一个一个地拼凑成一件作品,而是要学习范本的某一种特点,即该范本的长处。如米芾学习欧阳询,取其险峻;学习褚遂良,取其字势;学习王羲之,取其笔法的八面用锋;学习王献之,取其潇洒纵逸。

其二是融会贯通,自成一家。米芾的书法取法范围之广,不仅在宋代少有,即便放在整个中国书法史上也是罕见的。他的书法最终能以鲜明的个性风格立于书史,是因为他能吸收,也能消化,有足够的融通能力,在古人与自我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

我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要取法乎上,要多临习古帖。书法的审美具有一种共通性,历代书家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审美经验。要想获得这种审美经验,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深入地临习古帖。明代董其昌说:“晋、唐人结字,须一一录出,时常参取,此最关要。”注重学习前贤书法的结字,是“集古字”法的重要内容之一。不过“集古字”不仅限于学习字形结构,还要学习前贤书法中的笔法、意蕴、境界等。米芾《自叙帖》云:“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说的就是格调与境界方面的问题。

从学书者的主观愿望出发,能把历代书法大家的长处都学到手,融于自己的笔下,当然是最理想的了。这看似容易,其实大不易。因为书法的学习,能精通一家就要投入相当多的时间与精力。也不只是书法,其它艺术如音乐、诗词、绘画,要想达到很高的水准与境界,均要历尽艰辛。米芾天资颇高,又加上他是历史上少有的勤学型书家,就像王文治诗句所说的“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所以他能集大成,成为一代书法巨匠。

书法的学习,如果在初学阶段,今天临一个帖,明天换一个帖,后天又换一个帖,这样浅尝辄止、走马灯似地换帖,就无法真正领悟到古帖的佳处。清代书家梁说:“学书一字一笔须从古帖中来,否则无本。早矜脱化,必偭规矩。初宗一家,精深有得。”所以在学书的初期要力求做到专精,不然深入不进去。

在方法正确的前提下,潜心于某一家,并加以用功,渐渐就能“吃透”它,从而迈入书法艺术的大门。但是,如此也可能会产生一种弊端:那就是学宗一家,很容易受到师法对象的束缚。清人王澍说:“习古人书,必先专精一家,至于信手触笔,无所不似,然后可兼收并蓄,淹贯众有。然非淹贯众有,亦决不能自成一家。若专此一家,到得似来,只为此家所盖,枉费一生气力。”对一家学习得越深,受到范本牵掣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甚至还有可能会学到许多习气,如清代沈宗骞所说的:“若但株守一家而摹之,久之必生一种习气,甚或至于不可响远。”所以学宗一家只是第一步,完成第一步之后还要转益多师。清代书家朱和羹说:“凡临摹须专力一家,然后以各家纵览揣摩,自然胸中餍饫,腕下精熟。久之眼光广阔,志趣高深,集众长以为己有,方得出群境地。”先专精,再广博,集众人之长,免受一家之拘,这便是“集古字”法的主导思想。


发布时间2019/09/27 16:14:01
浏览次数2
留言信息
将该帖推荐给好友
确认
把我的留言抄送给
的站内信



经营许可证备案号:苏B2-20170460  |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17052759号-1  |  版权所有:南京金网艺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