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来到摸鱼集藏! 登录
首页
>
交流论坛
>
艺术文化交流论坛
>
风雅客 | 齐白石的本色-摸鱼集藏

风雅客 | 齐白石的本色-摸鱼集藏

发表人资料
普通会员
分享
投诉
评分
留言
发新帖
风雅客 | 齐白石的本色-摸鱼集藏

文/刘二刚

我的70岁画展是在齐白石纪念馆举办的。画展前一天,我们往湘潭白石铺拜谒了齐白石故居。天空飘着小雨,山峦青翠,星斗塘、草屋、土墙、木窗、油灯,令人遥想。齐白石在此住了37年,后又置了寄萍堂、借山书屋。他“五出五归”,57岁定居北平。在动荡的年代,他凭一技出走。当时中国画坛的重要人物是金城、溥儒、陈师曾、陈少梅、陈半丁、吴湖帆、张大千,还有高剑父等一批名流,有“南吴北溥”之称。他们有的是美术界权威,有的是王孙贵族,有的是书香世家,有的是留洋归客。齐白石什么都不是,一介江南布衣从乡下走来,就像今天的“北漂”。为什么他能后来居上,有人说是遇到了贵人,运气好。从根本来说,应该还是他的实力。
我把齐白石的实力归为三点:艺术天才、工匠精神、文人抱负。
天才很难说清楚,正如王维诗说“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或许齐白石就是画星投的胎。古有颠张醉素、梁疯子、黄大痴、倪迂,齐白石自刻一方印“书画癖”,看来是自我写照。中国这么大,连海外毕加索都佩服他,木匠出身,应算奇迹。说齐白石是艺术天才,是因他没有上过学,由地地道道的木匠一步步竟走上了文人画的巅峰。除了勤奋就是他悟性超人,他读的书未必比他人多,但却是通人。他把中国绘画基础打得很扎实,机遇一到,便显才能。
齐白石是个有大志的人,他知道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明心见性”“致广大而尽精微”。他的画不被物蔽,信手写来,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是什么?在齐白石眼里,一就是“我”,“我”就是心。从早期的写实路子到后来的大写意风格,这么大的转变靠的全是悟性。他悟出画画不同于科学,情趣是最主要的,有了情趣,虽粗亦精。他虽画小景,却小中见大,以少胜多。“客谓以盈尺之纸,画丈余之草木,能否?余曰能”,这种“能”不是慢慢描绘出来的,是胸中有丘壑,心中有逸气。齐白石的艺术理论没有像《石涛画语录》那样系统分类,而是和历代艺术大家一样是零散的、吉光片羽式的。如“似与不似之间”,似多少?不似多少?唯有画家心中的一点灵性。
齐白石有眼力,他学前人取法乎上,有诗云:“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吴昌硕(缶老)是当时独领画坛的人物,到他这时写意花鸟画似乎是一局很难再走下去的棋。齐白石学他,可贵在熟中求生。吴昌硕的画一味求熟,已熟到了概念化,齐白石“熟中求生”,就是求生气、求童趣、求灵性,又开拓出了一条“红花墨叶”的路。他以农民质朴、真率的本色将民间喜闻乐见的东西,如“事事(四柿)如意、青白(青菜萝卜)持家、白头富贵(白头鸟与牡丹)、年年有余(鱼)”之类题材以及历史故事,都变作了生动的画面。他更画柴耙、算盘等农器,小到《老鼠油灯》,大到《祖国万岁》,笔墨饱满,总透出一种大气。说他的画雅俗共赏,这是需要大本事的。
他把诗书画印融为一体,找到了一个“适合”。过去帽子店门前有副对联:“头寸自家寻大小,深浅要适合;式样烦君多挑选,老少须随时”。适合说来容易,挑选时会花眼。在当时复古风气和西方绘画的冲击下,齐白石有自己的主张,他选择一条雅俗共赏的路,也就是既要把握艺术的深奥程度,又要让大众看得懂。这正是抓住了文艺要“深入浅出”的创作要领,不同于一般文人孤芳自赏、泥古不化的学究之气。
工匠精神就是一种认真、执着、不怕吃苦、诚心实意的精神。齐白石从粗木工到细木工,从临摹《芥子园》到作诗、刻印、练字、创作,他多次说过“天道酬勤”。齐白石是农民出身,深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长期劳作的重要。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多劳多得,不劳不得。他几乎每天作画,不教一日闲过之,生病三日,病愈后还要把画补起来。鲁迅说“浪费时间就等于慢性自杀”,别人喝咖啡、嗑瓜子的时间他都在写作。齐白石也是这样,从他的大量诗稿文稿中可看到他的用功。他对案头摆饰不感兴趣,怕玩物丧志,一双勤劳的手就让所有画家自叹不如。他的画室叫“甑屋”,就是煮饭的锅,有点令人忍俊不禁,他把画画的事当作每天吃饭一样重要。
到了北平以后,后来画已卖得很好了,他每日还是像老牛一样勤勤恳恳地作画。有诗为证:“铁栅三间屋,笔如农器忙。砚田牛未歇,落日照东厢。”他的铁栅屋我90年代去过,在北京劈柴胡同。齐白石画画胆大,生活上其实是个胆小的人,他到北平也是因为那时闹乡匪,传言“齐白石也够绑票的了”,吓得他躲到山里几个月,所以他的房子要弄铁栅栏拦着,很不好看。“文革”期间批判他,画他的漫画总是挂一大串钥匙,他的米箱都是要锁的,这也是他的农民本色。“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一次他见门口卖大白菜的,想要用一张白菜画跟人家换,卖菜的哪知道他的画值钱,反而嘲笑他拿假白菜换真白莱。他认为一张画也是劳动所得,所以卖画明码告示:“卖画不讲交情,君子有耻,请按润格付钱。”最耿直的是把告白贴在大门上:“画不卖与官家,窃恐不祥,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要换了别人,巴结上司送货上门还来不及呢。
这次在尹氏宗祠悬栏上看到他的木雕,虽按故事画,而造型都有他的创意。他白天干活归来,晚上“自烧松火读唐诗”,谁知他心底想的是什么呢?我在他的《三余图》上读到:“画者工之余,诗者睡之余,寿者劫之余。”始知他心中另有画、另有诗。“寿者劫之余”很有哲理,应了天意,上苍给他活到97岁,使他大器晚成。老子说“死而不亡者寿”,真正不死的还是他的作品。
齐白石的真正成功是57岁到了北平之后,他从艺术为生活走向了艺术为精神的高度。他与比他小的陈师曾结交,陈师曾有《文人画之价值》一文,强调文人画就是中国的精英艺术。这对有大智慧的齐白石如一堆柴禾之点燃,他闭门写道:“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乃余或可自问快心时也。”这决心可下大了。
齐白石是有风骨的人,他看不惯时尚浮夸,“逢人耻听说荆关,宗派夸能却汗颜。自有心胸甲天下,老夫看惯桂林山”。他重视“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方法,但绝不是像现在学院派坐对写生的死办法。从他的许多写生稿看,他是游记式的,归来要取舍。他的大写意山水在现实中是对不上号的,是他的自我精神。他的笔墨、造型多用夸张和漫画手法,把原有的工匠意识充实了文人情怀。这两方面的结合,使他的作品焕然一新。机遇是陈师曾把他的画带到日本展出后,全部卖光,于是改变了时人对他的认识。虽然正统派还是不予承认,甚至有开骂的。他作《人骂我我也骂人》反击,出出气而已,亦显其无城府之本色。北平被占时期,美院派人为他送煤,遭他拒绝。他就是这么个人,不摊我的决不接收。这也是齐白石骨子里的气节。
为什么陈半丁、溥儒等艺术名望后来都比不上齐白石,“南吴北溥”旋被“南黄北齐”代替,除了画画的才气还是缺少了本色。我把本色分为两方面:一是人本,一是画之本。人本是指你既爱上了这行,就如工人要做好工、医生要看好病、教师要教好书,要有良知、人品、人格。齐白石从不虚伪,有印“何要浮名”,一步一个脚印。画之本,即一民族之书画源头,即“绘事后素”“质胜于文”“笔情墨语”。有人认为齐白石的画不属主流艺术。时人好大喜功,把画画当工程制造,难免假大空。什么是主流艺术?要说艺术应为人民服务的话,白石老人当之无愧。他的画以情感人,养活了多少出版社、多少收藏家,包括文化产业,脸盆、茶缸、毛巾都印有他的画。如果没有齐白石,20世纪中国画在国际上就没有旗帜,90年代中国新文人画打出的标志正是齐白石的和平鸽。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艺术没有捷径可走。我们今天学习齐白石,唯有本色再本色,靠炒作、头衔、人际关系都没有用。(附图为齐白石《百寿》)

微信图片_20190912105856


发布时间2019/09/12 10:59:29
浏览次数1
留言信息
将该帖推荐给好友
确认
把我的留言抄送给
的站内信



经营许可证备案号:苏B2-20170460  |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17052759号-1  |  版权所有:南京金网艺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