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认可我的人物画?齐白石:越无人识越安闲-摸鱼集藏
你不认可我的人物画?齐白石:越无人识越安闲-摸鱼集藏
你不认可我的人物画?齐白石:越无人识越安闲-摸鱼集藏
8月30日,“越无人识越安闲——齐白石笔下的人物神情之二”专题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行。此展是北京画院美术馆自2005年开馆以来所推出的齐白石作品陈列的第二轮第四展,也是北京画院“2019人物之年”最具重量级的展览。展览汇聚了北京画院、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湘潭市齐白石纪念馆、荣宝斋十二家重量级文博单位及艺术机构的珍贵藏品,共展出齐白石的人物题材画作近200件。展览以齐白石人物画的演变历程为线索,共分为“下笔如神在写真”(早期作品)、“扫除凡格总难能”(中期作品)、“幸能笔墨不相同”(晚期作品)三大板块,以精彩的齐白石原作、翔实的文献资料和难得一见的“手稿”还原齐白石大写意人物画的发展脉络和艺术特色。展出作品可谓“超强阵容”,其中更是不乏齐白石人物画中的代表作,如《黎夫人像》《不倒翁》《寻旧图》《婴戏图》四条屏等。齐白石早年仕女作品汇聚了诸如《西施浣纱图》《黛玉葬花图》《麻姑进酿图》等,从这些民间传说、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女性形象,观众可以看到齐白石早年扎实的人物画造型功底。此外,为民间所喜闻乐见的不倒翁、钟进士、李铁拐等神仙形象也常常出现在齐白石的笔下。在齐氏的画里,这些神仙不再高高在上、庄重威严,而是样貌丑怪、心地善良,他们或是风趣幽默、或是寄寓讽刺,充满了现实生活的气息和浓浓的人文关怀。“越无人识越安闲”出自齐白石的一首自作诗。有一次,齐白石的门人为他画像,而身旁好友皆说不像,唯有齐白石题诗一首作为巧妙回应“身如朽木口加缄,两字尘情一笔删。笑道此翁真似我,越无人识越安闲”。作为此次展览主题,这首七言绝句则可以帮助观者更好地理解齐白石的人物画艺术。作为中国画的集大成者,齐白石诗书画印全能,但是长期以来学界和社会上都对齐白石的花鸟、草虫关注颇多,山水、人物则关注较少。而且在齐白石自己的艺术生涯中,他也曾对人说过四十岁后较少作人物画,在润格笔单中人物画也逐渐消失,这与齐白石人物画不受时人认可有关,而“越无人识越安闲”则可视为齐白石对于外界最好的回应,从中我们也能感受齐白石超然的人生态度,以及淡于名利、坚守艺术“寂寞之道”的本心。具有自画像性质的作品也在此次展览中进行了重点呈现,如早期的《白石草衣像》,画中的齐白石虽然衣着朴素但却身背书册、怀抱古琴,可以想见早年作为民间画师时的齐白石心中所怀的文人理想。移居北京后的齐白石,常常因为木匠出身受到同行的攻讦,他对此毫不示弱,专门绘制《人骂我我也骂人》作为回应。进入暮年,齐白石非常喜欢画“老当益壮”题材,画中老人手持拐杖,轻松而又自信。这些展品不但用艺术的形式记录下齐白石的形象,也真实地反映出齐白石一生之中不断变化、丰富而又精彩的内心世界。展出的作品中,有一大批北京画院收藏的齐白石人物画稿,从早年勾摹前人作品的粉本,到中年源于生活的写生,再到晚年的“自家造稿”,这些画稿里有许多反复涂抹、修改的痕迹,以及齐白石在创作中详尽的画法批注,真实记录下齐白石人物画反复推敲的创作过程,可谓难得一见的齐白石“枕中之秘”,是了解齐白石人物画创作的第一手资料。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0月16日结束。

《白石草衣像》(128×33.5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扶醉人归》(135.5×37厘米,北京画院藏)
留言信息
你不认可我的人物画?齐白石:越无人识越安闲-摸鱼集藏